-
曹洞宗“回互”学说述评
-
作者:潘桂明 来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曹洞宗 临济宗 真如 解脱论 开创者 禅宗 法眼宗 理事圆融 即事而真 唐末五代
-
描述:他们提出了“五位功勋”、“五位王子”、“内绍外绍”、“三路接人”等学说,以分别说明悟解的深浅、解脱的依据,以及接引学人的方式。本文试就曹洞宗“回互”说的有关问题,作初步剖析,以明该宗哲学思想
-
试论禅宗对宋词的影响
-
作者:邓莹辉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禅宗哲学 北宋词 随缘任运 苏轼 王安石 人生哲学 自然天成 情感体验 艺术思维 黄庭坚
-
描述:毫即是尘。不住旧时无相貌,沉沦。只是从来认识
-
也谈吴江派
-
作者:席永杰 来源: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江派 汤显祖 曲论 声律 发展问题 临川派 王骥德 明代 最高标准 江苏吴江
-
描述:3—1610),字伯英,号宁庵,又号词隐,江苏吴江人,故将以他为首的此派称为吴江派。沈璟论曲,主张恪守声律,“宁协律而词不工,读
-
吴宗慈与《江西通志稿》
-
作者:陈柏泉 来源:南方文物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宗慈 通志 江西省 志稿 旧志 总纂 编纂工作 新编 南昌 宁都县
-
描述:豫章人徐整纂有《豫章旧志》、《豫章烈士传》,这已是初具方志性质的专著。自隋唐以后,时有纂修,踵事增华,相承不绝。宋元时期,江西地方志的纂修,更称大盛,体裁日臻完备,进入了渐趋成熟的阶段。明嘉靖四年(1525),江西布政司右参政林庭(?)等纂成《江西通志》37卷,这是体例较为完备并以《江西通志》名书的祖本。尔后江西通志又经七次纂修,其中除道光时江西巡抚吴文镕纂修的志稿因未刊刻而散佚外,其余6次均有完本,且流传至今,
-
发乎情,止乎礼义——苏州派爱情剧略论
-
作者:康保成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州派 明末清初 爱情 地方色彩 交流经验 剧作家 戏曲作品 《牡丹亭》 《西厢记》 剧坛
-
描述:明末清初,在苏州地区,一下子涌现出李玉、朱素臣、朱佐朝等十多个专业剧作家。他们在一起切磋技艺,交流经验,创作出一大批风格相近的戏曲作品,雄踞于当时的剧坛。人们习惯于称他们为“苏州派”。 以浓郁的苏州
-
唐宋派的总结,桐城派的先声-论明季散文家艾南英及其文学理论
-
作者:邹自振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综合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艾南英 唐宋派 陈子龙 桐城派 前后七子 散文家 文学理论 明季 秦汉 八股文
-
描述:他可不起草而挥笔立就。十七岁时参加县考,邑令李精白录取他为第三,认为他将以文名天下,此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