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463)
报纸
(106)
学位论文
(38)
图书
(2)
会议论文
(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99)
地方文献
(96)
宗教集要
(6)
红色文化
(4)
地方风物
(3)
文化溯源
(1)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
(54)
2013
(34)
2012
(42)
2010
(41)
2009
(25)
2007
(39)
2005
(28)
2000
(15)
1999
(6)
1997
(10)
按来源分组
其它
(41)
安徽文学(下半月)
(4)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3)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
韶关大学学报
(1)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
相关搜索词
周礼
礼
超越
《诗》
才子佳人小说
中国古代思想史
情
《牡丹亭》
乐
礼顺人情
才子佳人
临川四梦
成因
儒
汤显祖
以情反理
情爱
确认
人性
佛道思想
难酬
伦理
中国
大同理想
信仰危机
一致于法
利益
汤显祖诗
二梦
首页
>
根据【检索词:礼与情】搜索到相关结果
4
条
论汤显祖《牡丹亭》的“
情
”与“理”
作者:
张志凌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情
情
理
理
描述: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牡丹亭》非爱情剧
作者:
沈琴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非爱情剧
非爱情剧
情
情
描述:
本文通过将《牡丹亭》与其他传统爱情剧所做的对比来说明《牡丹亭》与其他爱情剧的差别。从男女主角见面篇幅、
情
与性的关系和所表达的情感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传统意义上的爱情剧《牡丹亭》其实并非是爱情剧。
从周代“
礼
”、“俗”看《诗经》婚恋诗中言情心理产生的原因
作者:
王亚男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婚恋诗
周代
婚恋生活
诗经
行为模式
思想观念
婚恋习俗
周礼
差异性
春秋时期
描述:
括而言,"俗是因地因人而自然形成的习惯性行为模式与思想观念,具有多样性、地域性等特点"。《慎子》云"
礼
从俗",是俗先于
礼
,
礼
出于俗。二者具有
以“
情
”为帜 率性张扬:论晚明情感美学的现代意义
作者:
陈胤瑾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
情
”
个性自由
李贽
袁宏道
汤显祖
冯梦龙
描述:
明代中叶以来,李贽、袁宏道、汤显祖、冯梦龙等诸人掀起了一股巨大的情感美学思潮,极力推崇人的自然情感,以对抗程朱理学。而在他们的诸多理论和文学创作中都迸发出个性自由解放、自我意识觉醒等具有现代意义的火花,对后世影响深远。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