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850)
报纸(2076)
学位论文(124)
图书(63)
会议论文(39)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24)
历史名人 (1194)
非遗保护 (15)
宗教集要 (10)
地方风物 (4)
才乡教育 (3)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4(571)
2013(345)
2012(597)
2010(503)
2009(448)
2008(502)
2006(193)
1985(21)
1984(26)
按来源分组
剧影月报(42)
成都商报(19)
舞蹈(18)
艺术教育(9)
中国新闻周刊(9)
舞蹈研究(6)
创作评谭(5)
中国建设(2)
中华家教(1)
金陵瞭望(1)
在南昌牡丹亭
作者:查振科  来源:创作评谭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临川四梦  汤显祖  杜丽娘  戏剧文学  柳梦梅  文学发展  创作成就  南昌  关汉卿 
描述:在汤显祖的故乡观看他的经典之作《牡丹亭》,对我来说的确是一件幸事。这位生活在16至17世纪的戏剧大师,他的创作成就了我国戏剧文学的一个高峰,与关汉卿、王实甫、洪昇、孔尚任一起,成为我国戏剧文学发展
从汤显祖的科举经历牡丹亭》副主题
作者:伏涛 孙德林  来源: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科举  科举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牡丹亭》是描写柳梦梅、杜丽娘之间生死相恋的一部爱情名剧,它可以与《西厢记》相媲美,但它的主题并不单一,结合汤显祖的科举经历,解读《牡丹亭》文本,可以从苗舜宾、柳梦梅、陈最良这三个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牡丹亭》蓝本综论
作者:徐锦玲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蓝本  蓝本  改编说  改编说 
描述:牡丹亭》蓝本的发现及其"改编说"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众多学者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为学界知之甚少的姜志雄的贡献是独特的。
从结构艺术“西厢记”和“牡丹亭”的异同
作者:郭梅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爱情主题  传奇  元杂剧  结构艺术  阐述  中国戏剧  舞台  异同 
描述:突相当复杂,它有两条线索:一是以崔老夫人为一方,和以莺
从《牡丹亭明代传奇的闹热与俗杂
作者:暂无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明代  传奇  汤显祖  戏剧场面 
描述:从《牡丹亭明代传奇的闹热与俗杂
让昆曲继续长生:《牡丹亭》之后再看《长生殿》
作者:罗珺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艺术评论  艺术评论  长生殿  长生殿  中国  中国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让昆曲继续长生:《牡丹亭》之后再看《长生殿》
由《牡丹亭》中情、理的抑扬汤显祖的精神指向
作者:徐大军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精神指向  明朝晚期  爱情故事  伦理道德  “情”  “理”  人物塑造 
描述: 一明代“情”与“理”的冲突一度很激烈。自从朱熹把“情”与“理”尖锐地对立起来以后(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理”便借助于政权力
一曲生命美学的颂歌——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和传奇《牡丹亭
作者:张静秋  来源: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慕色还魂  杜丽娘慕色还魂  悲剧观  悲剧观  情至说  情至说 
描述:从背景环境、人物形象、语言色彩几方面入手,将《牡丹亭》与其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进行溯本探源的比较后,不难发现《牡丹亭》在文学创作上超越《杜丽娘慕色还魂》的原因,尤其《牡丹亭》体现出汤显祖“不自由
大余“牡丹亭”文章出新篇
作者:钟小刚彭承礼梁健  来源:江西日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大余县  旅游发展战略  纪念广场  继承和弘扬  花卉文化  文化提升  旅游食品  金边瑞香  西华山 
描述:大余县牡丹亭是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名著《还魂记》故事的诞生地,曾有300多名全国各界知名人士包括著名作家、艺术家叶圣陶、巴金、冰心、艾青、曹禺等先后为大余牡丹亭题诗、作画。时至今日,大余人又把弘扬
新版赣剧《牡丹亭》的探索意义
作者:郭汉城 王安奎  来源:创作评谭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汤显祖戏剧  新版  江西  探索  专家学者  原著  古典  改编 
描述:校文化建设等进行了交流和研讨。与会的专家学者对这种传统与时代结合、戏剧与高校联姻的尝试给予了高度评价。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新版赣剧《牡丹亭》,让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这种探索,本期特编发部分出席研讨会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