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20)
报纸
(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1)
按年份分组
2014
(1)
2013
(1)
2012
(3)
2011
(5)
2010
(2)
2009
(1)
2008
(1)
2007
(1)
2003
(1)
2001
(2)
按来源分组
决策探索
(1)
财会月刊
(1)
文学教育(上半月)
(1)
中国职工教育
(1)
四川统一战线
(1)
淄博日报
(1)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
(1)
语文教学与研究(学生版)
(1)
江西教育:教学版
(1)
东华汉学
(1)
相关搜索词
七律结句
《题西林壁》
夔州
唐代诗人
境界
坚定信念
七律
中国历史
中晚唐
字法
《诗薮》
中学语文教材
中国诗歌
代表作品
代表作
公元
因果关系
首页
>
根据【检索词:登高】搜索到相关结果
5
条
登临
作者:
凌国超
王淦生
来源: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代诗人
遗传基因
飞来峰
王安石
政治家
杜甫
登高
描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唐代诗人杜甫梦想登临泰山的愿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是宋代政治家王安石登顶飞来峰后的豪情。古人喜欢
登高
。常以五岳为尊。或许由于遗传基因的作用
一步一高品《
登高
》
作者:
李倩
来源:
新语文学习·高中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杜甫
杜诗
句法
珊瑚
作者
瘦劲
章法
生命
字法
描述:
登台,在秋色秋声中,把自己的“悲”进行了抒写。 杜甫曾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和情怀,曾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和理想。而《
登高
》,无疑是杜甫生命最后的“哀”音——是对人生的一种大
美轮美奂的殿堂:读杜甫《
登高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诗词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
登高
》
杜甫
《唐诗评选》
文艺批评
《诗薮》
诗歌创作
诗人
胡应麟
描述:
诗评选》中说:
《
登高
》:视角转换的经典范例
作者:
何伟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
登高
》
中学语文教材
《诗薮》
经典诗歌
胡应麟
描述:
;阔大雄健的气象之中,渗透着一股抑郁之气,抒写了诗人内心郁结不舒的爱国情感、羁旅愁思。 本文主要从视角转换角度谈一谈这首诗歌前四句的精妙之处。 前四句诗,运用了典型的视觉转换手法,诗人于一仰一俯、一近一远中,勾勒出一幅萧瑟秋江图。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十四字中,高、哀、清、白、急、回,“天高”、“沙白”、“猿啸”、“飞鸟”,不但形象鲜明,使人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也雄浑高远,饱含着诗人无穷的情思。 颔联两句写远眺之景(由近及远、由远及近),上句写山景,下句写江景。山上江中,往复交织,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写意,其传神会意,让读者想象补充,构成一幅非常生动的三峡秋景图。
杜甫《
登高
》的诵读赏析式教学
作者:
张小平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
登高
》
教学
赏析
诵读
杜甫
沉郁顿挫
代表作
胡应麟
描述:
《
登高
》是杜甫律诗的代表作,写景苍凉阔大,抒情沉郁顿挫,格律精细工整。胡应麟说:"精光万丈,力量万钧","为古今言律第一"。教学《
登高
》,要抓住"诵读诗句、赏析联想、感悟升华"几个环节进行。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