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41)
报纸
(7)
学位论文
(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3)
地方风物
(5)
地方文献
(3)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
(11)
2011
(2)
2009
(1)
2000
(1)
1998
(3)
1997
(4)
1995
(1)
1994
(2)
1993
(2)
1937
(1)
按来源分组
其它
(4)
抚州师专学报
(2)
南京大学学报 哲学人文社会科学
(1)
中州学刊
(1)
华夏文化
(1)
河南教育
(1)
泰安师专学报
(1)
中国历史文献研究集刊
(1)
瞭望
(1)
书目季刊
(1)
相关搜索词
周礼
割袍断义
思想内容
古代哲学
答司马谏议书
唐朝文学
孙思邈
内圣外王
居士
道德性命
陈景元
哲学
治国之道
哲学家
劳动力市场
国家财政
刘少奇
女真族
作者
判处无期徒刑
生物制品
反腐败斗争
参事室
大学物理
成功之道
《罗密欧与朱丽叶》
《相山居士词》
王阳明
科举
首页
>
根据【检索词:用兵之道】搜索到相关结果
52
条
郑玄礼学二题
作者:
刁小龙
来源:
书目季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郑玄
周礼
藏兵
用兵
五祀
描述:
郑玄礼学二题
交友
之道
作者:
凌亢
来源:
瞭望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交友
之道
酌古斟今
割袍断义
学而优则仕
瞿秋白
上下级关系
讲心里话
官僚习气
王安石
阶级斗争为纲
描述:
交友
之道
●凌亢有人说:在我们这里,人与人之间,只有工作关系上下级关系,而无朋友关系,即无真友情可言。我说,此言稍过,但也不全无根据。在革命队伍中,重组织性、党性,一切为公,人与人间的友谊建筑
论王
之道
的词
作者:
冯浩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相山词
题材
风格
清丽
沉郁
描述:
且均有各自的面貌特征。由这些题材引发,相山词的风格 特点主要呈现为两种面貌:一为清丽淡雅,一为沉郁。围绕着这些问题,本文共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章主要介绍王
之道
的生平和思想,和南宋初期王
之道
其人所处
王
之道
及其词研究
作者:
刘景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
之道
相山词
思想内容
艺术成就
历史地位
描述:
评价了王
之道
词的艺术成就和应有的历史地位。全文主要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 前言。简要阐明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对王
之道
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并对选题研究的内容要点作了说明。 第二部分 王
之道
及《相
陆象山论学
之道
作者:
黄春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陆象山
古代哲学
古代哲学
论学
之道
论学
之道
描述:
本文阐述陆象山在“心即理”的哲学命题下的为学之道。在为学要“先立乎其大”的前提下,除了运用“易简功夫”和独立思考外,着重探讨了陆象山“千虚不搏一实”的求实精神和治学方法。
论曾巩的“先王
之道
”
作者:
骆啸声
来源:
中国历史文献研究集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论曾巩的“先王
之道
”
提要钩玄 教学
之道
作者:
汤贵仁
来源:
泰安师专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提要钩玄
中国古代文学
王安石
文学史教学
刘禹锡
文学创作
教学内容
司马光
答司马谏议书
方法问题
描述:
确.就教学而言,“米”就是内容,因此,正确而科学的内容应该和正确而科学的方法一致,并行不悖.
名家治学
之道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南教育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而不思则罔
治学方法
唐朝文学
《新民晚报》
治学
之道
北宋政治
爱国诗人
王安石
借鉴参考
徐特立
描述:
名家治学
之道
古今中外名家的治学方法,可供不同个性的人在治学时借鉴参考。
1
、春秋时大教育家孔丘:“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战国时思想家孟朽:“尽信书不如无书。”3、东汉哲学家王充:“知古不知
我国古代的胎教
之道
作者:
彭印川
来源:
华夏文化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胎教
我国古代
孙思邈
《颜氏家训》
胎儿
孕妇
《大戴礼记》
千金方
《妇人大全良方》
陈自明
描述:
我国古代的胎教
之道
彭印川顾名思义,胎教是指在母亲怀孕期间专门针对胎儿而进行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是优生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医学、胚胎学、心科学、儿童少年卫生学、儿童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证实,胎儿
试论王安石的内圣外王
之道
作者:
杨世利
来源:
中州学刊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治
法治
内圣外王
《周礼》
描述:
本文认为王安石变法既强调变风俗、以儒家经术培养、选拔人才,又强调立法度、治国平天下,走的是内圣外王之路。内圣外王的实质是把儒家的意识形态与法家的专制政体结合起来,而这二者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这就预示了变法最终失败的命运。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