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情·常理·常识
-
作者:邵燕祥 来源:北京观察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上中农 落实政策 成份 土改运动 新时期 常识 改正 不同意 右派
-
描述:树木被砍伐。1979年他的错划问题平了反,县委落实政策办公室打算把他家的成份仍然恢复为上中农,刘绍棠坚决不同意。他说:“成份上平了
-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
作者:邱文华 来源:考试(高考 语文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流派 名句 常识 题型 滕王阁序 作家 王安石 识记 空缺 高考语文
-
描述:_。(2分)
-
文学常识备考妙法
-
作者:陈益林 来源:中学生天地(C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文学 红楼梦 牡丹亭 列夫·托尔斯泰 三国演义 常识 李清照 王实甫 西厢记
-
描述:一、荒诞联想法借助于荒诞而有趣的联想,将一些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文学常识联缀在一起,又好玩又好记。如:汤显祖精心打造了《牡丹亭》,倾情上演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只好在一旁大叫《窦娥冤》。
-
文学常识如何复习
-
作者:彭成刚 来源:考试(高考语文)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史 作家作品 常识 文学体裁 汤显祖 复习 文学流派 初唐四杰 红楼梦 三国演义
-
描述:备考文学常识,有几种趋势应该把握:一是将该项内容移至主观题部分,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二是把文学常识与名句名篇甚至和古诗文鉴赏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的考查,三是以列举的方式进行考查,四是与语言表达题的有机
-
易误解的五大文史常识
-
作者:郭灿金 张召鹏 来源: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伯劳 常识 周礼 燕子 公室 分飞 明朝 真正意义 药材 比喻
-
描述:棺的工具(和现在工地上上楼板所用的叼板机的工作原理很相似)。古时往往用大木来引棺入墓,这大木的特定称呼就是“丰碑”。秦代以前的碑都是木制的,汉代以后才改用石头。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用丰碑来牵引自己的棺材,《周礼》有云:“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所谓“公室视丰碑”,就是公室成员死后,要用以大木立于墓圹的四周,上设辘轳,用以下棺于圹。该规格本来为天子之制,后来诸侯也僭用之。即使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对于丰碑的使用范围仍然有着严格的限制。季康子的母亲去世之后,公输般劝说季康子用丰碑来下棺,结果就遭到了别人的一番挖苦(事见《周礼·檀弓》)。 显然,所谓的丰碑在当时的语境之下,就是一种特殊的葬礼规格。先是只有天子才可使用,后来发展到公室成员,再往后发展到诸侯亦可用。后人沿袭了此种习俗,使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普通百姓也学着用起了“丰碑”,他们在自己亲人的坟前立起了石头。
-
活用数字串连 巧记文学常识
-
作者:姜有荣 来源:中学生读写(初中)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数字串 文学 巧记 常识 纷繁复杂 串连 欧阳修 识记 苏轼 王安石
-
描述:文学常识面广量大,识记起来有很大难度,能不能用一些线索把纷繁复杂的文学常识串连成线呢?笔者发现,数字串连法不失为巧记文学常识的一种好方法。
-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
作者:郭灿金 张召鹏 来源:青年博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误解 常识 文史 伯劳 燕子 周礼 明朝 公室 分飞 真正意义
-
描述:具(和现在工地上上楼板所用的叼板机的工作原理很相似)。古时往往用大木来引棺入墓,这大木的特定称呼就是"丰碑"。秦代以前的碑都是木制的,汉代以后才改用石头。
-
公务员道德规范不应是公德常识的复制
-
作者:张玉胜 来源:金秋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机关公务员 道德规范 公务员道德 诚信规范 南通市 常识 不良行为 婚外情 公务员队伍 道德建设
-
描述:观看黄色录像、不见义勇为、搞婚外情、违章搭建……这些社会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不良行为,如今都被以"禁令"的形式一一列入《南通市公务员思想道德和社会诚信行为规范》。其中,至少有40种有违职业道德和社
-
苏式生活:谁来定义苏式生活
-
作者:李楠 来源:现代苏州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生活 定义 游园惊梦 牡丹亭
-
描述:“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亭深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牡丹亭·游园惊梦》代题记
-
我的围棋生活
-
作者:暂无 来源:围棋天地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围棋 生活 借题发挥 王安石 原诗 文学 棋迷
-
描述:,围棋文学的魅力。[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