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关于“名物”的定义和名物词的界定
作者:刘兴均  来源:川东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名物  名物词  《周礼》  “贾疏”  传统文献 
描述:“名物”曾经作为训诂学的研究对象受到学人的重视。然对什么是“名物”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解释。本文拟通过对先秦传世典籍有关“名物”的记载的分析得出“名物”的确切含义,弄清名物指称的特定范围,为名物词的系统研究奠定基础。
论中国古代戏曲的理论批评
作者:顾聆森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戏剧 戏曲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中国古代戏曲  《西厢》  《琵琶记》  《牡丹亭》  王世贞  汤显祖  《拜月亭》  戏曲理论批评  文学性 
描述:论中国古代戏曲的理论批评顾聆森戏曲理论批评与戏曲活动与生俱来。但在它的前期,只不过局限于对词藻的品评或从事考证本事、源流等一些表层活动。随着昆曲实践的发展深入,品曲的理论建树以其瞩目的广泛性与深刻性
梦的诗学:因情成梦,因梦成戏:汤显祖戏剧理论的心理学阐释
作者:胡玉萍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戏剧  “梦”  “情”  《牡丹亭》  杜丽娘  《邯郸梦》  心理学  戏剧创作  《南柯梦》  潜意识 
描述:”的前提和基础,它孕育并催生了“梦”,“情”是创作的巨大动因,是一种创作的内驱力;“梦”是“情”的转化和象征,即“梦”使“情”得到了宣泄与升华;而“戏”是“情”和“梦”的表现形式,即“戏”这种文学样式使“情”、“梦”这种沉浮于意识和潜意识的心理体验外化为可视、可感的艺术形象.在“情”、“梦”、“戏”这三者的关系中,人的心理现象中超现实的“梦”是一种中介、桥梁,它既是创作内容,又是戏剧创作的特殊形式,它使创作主体和作品中人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