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突出时代要求应是高校两课教学一大特色
作者:肖文锋  来源:中国教育导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校  两课教学  思想道德  特色 
描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高校两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已是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找出目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着手,进而分析其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由此对高校两课教学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著者文摘]
试论李渔的观众理论
作者:潘丹芬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观众  一度创作  二度创作  三度创作  牡丹亭 
描述:理、观众的作用等方面。李渔谈观众论的目的是为了总结创作论,所以观众论与创作论紧密结合,在一度创作、二度创作、三度创作阶段都有不同的体现,也正因为如此,李渔观众论在思维方式、理论形态上表现出独特
浅议陆九渊的工夫理论
作者:刘财安 叶国平  来源: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发明本心  剥落  读书 
描述:。他的工夫理论不仅在当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而且在今天仍然有它的指导意义。
阮大铖戏曲理论探析
作者:李玉栓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论探析  戏曲创作  中国古典戏曲  传奇作品  汤显祖  戏曲理论  理论主张  理论成就  创作原则  中国古代戏曲 
描述:在中国戏曲史上,阮大铖并不是一流的戏曲家,但他以极具才情和个性之笔,不仅创作了轰动一时的传奇作品,而且在汲取传统戏曲理论成就、总结前人创作经验和结合自身舞台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论主张。他
陆九渊散文理论探微
作者:雷斌慧  来源: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散文  散文理论 
描述:陆九渊的文道观一方面是实本文末,一方面是文道一体.在肯定文学抒情本质的前提下,陆九渊强调散文内容要真实、充实.陆九渊重视文学形式,表现在散文上,即是重视散文的气象,赞赏简畅自然的文风,关注炼字及作文法度.陆九渊对散文创作的指示是强调要发明"本心".
流坑艺术特色研究
作者:王春阳  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流坑村  流坑古村  民居建筑  传统建筑  天人合一  明代  地方特色  罗汝芳  书法艺术  流坑书法 
描述:局合理,特色鲜明,内涵丰富,数以百计的屋宇,堂上有匾,门旁有联,其中保存完好的匾额400余幅;大多数建筑物上都有雕刻、绘画、书法等。
《牡丹亭》审美特色探赜
作者:张来芳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审美特色  审美特色  情境幽渺  情境幽渺  个性痴迷  个性痴迷  技法奇异  技法奇异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剧之一,在中国戏剧美学史上呈现独特奇妙的审美情趣:由梦中幻境、夤夜幽境、草店情境组合成朦胧幽渺的情境美;以超越死生、以"情"抗"理"、生死不渝为痴迷至情的个性美;以乐景写哀、哀景写乐、哀乐倍增为奇幻神异的技法美,显示出永恒的艺术魅力.
“情”的颂歌——论《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
作者:魏琳  来源: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 
描述:思和独特的风格。体现了他对个性解放和对自由爱情的极力张扬,奠定了我国浪漫主义戏曲创作的基石。
略论《唐六典》的编纂特色
作者:徐适端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六典  周礼  设官分职  自注  会典体 
描述:互为经纬、动态记载一代典制的崭新记述方法,为后世典制专著创造性地运用自注作出了良好的范式;该书在历史编纂学上有着明显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论虞集送别诗的艺术特色
作者:何东 申慧萍  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送别诗  艺术特色  虞集  诗歌创作  消化吸收  陶渊明  柳宗元  韦应物 
描述:虞集在诗歌创作上,主张宗唐学杜,以李白、杜甫为正宗,也特别欣赏陶渊明、王维、韦应物和柳宗元等人。其送别诗在语言上深得杜甫诗风,并在充分消化吸收前人诗作的基础上,多能适景融情,舒适而淡泊,稳健雅致,别情之真,发乎自然。如五律《送鲁子翠廉使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