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牡丹亭》悲剧审美形态
作者:何小平 曾艳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悲剧  悲剧  审美形态  审美形态 
描述:、悲美的语言色彩和作者的悲剧创作理念进行分析解读,以对《牡丹亭》的悲剧审美形态重新进行界定。
浅议陆九渊的工夫理论
作者:刘财安 叶国平  来源: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发明本心  剥落  读书 
描述:。他的工夫理论不仅在当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而且在今天仍然有它的指导意义。
阮大铖戏曲理论探析
作者:李玉栓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论探析  戏曲创作  中国古典戏曲  传奇作品  汤显祖  戏曲理论  理论主张  理论成就  创作原则  中国古代戏曲 
描述:在中国戏曲史上,阮大铖并不是一流的戏曲家,但他以极具才情和个性之笔,不仅创作了轰动一时的传奇作品,而且在汲取传统戏曲理论成就、总结前人创作经验和结合自身舞台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论主张。他
陆九渊散文理论探微
作者:雷斌慧  来源: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散文  散文理论 
描述:陆九渊的文道观一方面是实本文末,一方面是文道一体.在肯定文学抒情本质的前提下,陆九渊强调散文内容要真实、充实.陆九渊重视文学形式,表现在散文上,即是重视散文的气象,赞赏简畅自然的文风,关注炼字及作文法度.陆九渊对散文创作的指示是强调要发明"本心".
试论李渔的观众理论
作者:潘丹芬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观众  一度创作  二度创作  三度创作  牡丹亭 
描述:理、观众的作用等方面。李渔谈观众论的目的是为了总结创作论,所以观众论与创作论紧密结合,在一度创作、二度创作、三度创作阶段都有不同的体现,也正因为如此,李渔观众论在思维方式、理论形态上表现出独特
设计伦理的理论支点应是人类社会
作者:吕力平  来源:科教文汇(中旬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设计伦理  生态伦理  人本伦理 
描述:我们的任何思考和理论都应该在人类现实社会和人的生存环境之下去寻找切入点。设计伦理的核心词也好,设计伦理之轴心也好,这些与人类生存、生活直接关系的问题,其切入点就更应该现实。设计伦理的理论支点应是
《周礼》饮食寒温理论初探
作者:陈晓迪  来源:中华医史杂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饮食养生  食疗 
描述:考虑到个人的体质因素而有所调整。[著者文摘]
意趣论对明代戏曲理论的影响
作者:徐燕琳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理论  汤显祖  明代戏曲  绘画理论  主题思想  王维  芭蕉  现实世界  艺术形态  象外之象 
描述:“任何艺术形态均是在特定的文化土壤中孕生、发展和成熟的。因而亦就必然受其所孕生的文化精神的影响。”“意”、“趣”原是绘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源远而流长。明代戏曲理论家对它们进行了积极的吸收和借鉴,一是
探究《牡丹亭》中蕴含的感性资源——兼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作者:张春蕊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  中晚明  中晚明  审美文化  审美文化  感性资源  感性资源 
描述:一批所谓“狂人”,而汤显祖就是其中的一个。他的“至情”之说在其《牡丹亭》中显现的淋漓尽致。本文应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分析《牡丹亭》这部作品,旨在通过这部作品来探究中晚明时期的审美文化的特点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