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吴澄易学的理气论思想
-
作者:章伟文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气 理气先后 理气有无 易之象皆实有
-
描述:是在本体问题上, 发展了《易·系辞》中的元气生机观,使儒学基本上摆脱了以“空寂”、“虚无”为特征的 佛、道本体论的影响。其次,理气不可分,理在气中为儒家追求在现实中超越奠定了理论基 础。第三,吴澄区
-
杨泽民用降逆和胃理气法治疗胃下垂经验
-
作者:沈镇苍 来源:江苏中医杂志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胃下垂 降逆和胃理气法 杨泽民
-
描述:杨泽民用降逆和胃理气法治疗胃下垂经验常州市中医院(213003)沈镇苍[关键词]胃下垂,降逆和胃理气法,杨泽民杨泽民主任医师从医50载,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脾胃病。对于胃下垂,杨老通过观察发现当今
-
朱熹和陆九渊的“格物致知”说辨析
-
作者:刘正平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理气 道统 心 格物致知
-
描述:学方法不同是其理论体系的必然结果。
-
吴澄的象数义理之学
-
作者:张国洪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象 象 辞 辞 理气 理气 心性 心性 道统 道统
-
描述:思想主要表现在对理气、心性的阐述上。人们一般认为,其学术有“和会朱陆”的特点。学界对吴澄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需要进一步深化。
第二部分 吴澄的象数思想
在吴
-
胃病新药——胃得安
-
作者:陈朝元 来源:福建医药杂志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胃得安 十二指肠溃疡 长期研究 新药 地道药材 寿世保元 龚廷贤 健脾消积 制药厂 明朝
-
描述: 胃得安系福州梅峰制药厂根据明朝御医龚廷贤所著《寿世保元》中“无价金丹”古方,经长期研究整理,选用二十多味国产地道药材,精工炼制而成的新药。具有消炎解痉、和胃止痛、健脾消积、安神宁心、活血祛瘀等作用
-
杨东明的理气统一说
-
作者:葛荣晋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廷翰 无善无恶 太极 王廷相 程朱 人性 气质之性 罗汝芳 义理之性 东林学派
-
描述:往赈。二十二年(1594),掌吏垣,协助吏部尚书孙丕扬主大计。后以疏劾右都御史沈思孝,思孝与之相诋,加上因主持阅卷与总裁张相国意见不合,遂贬谪三官为陕西布政司照磨。“关中当事者逆止之于途,公始领差归。归而兴学讲道,弟子执经问业者百余人。所与往复问辨者,如邹南(?)、冯少墟、吕新吾、孟我疆、刘兑阳、耿天台、张阳和、魏见泉、杨复所、徐匡狱、马见素诸君子,疑义相析,累千百言”。万历末午,清兵入侵,辽东战起,杨东明慨然有请缨之志。经抚按疏荐二十余次,终于明光宗
-
脾阴与胃阴小考
-
作者:葛建军 来源: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论体系 脾阴虚 胃阴虚 胃阴学说 朱丹溪 吴澄 吴鞠通 胃阴不足 共同特点 小考
-
描述: 脾阴学说,自金元朱丹溪提出:“脾土之阴受伤,转输之官失职”之论以来,下迄明清诸家名贤,代有阐发,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然清代叶桂提出“胃阴学说”以后,近世之人论治脾胃多从叶氏新说,而以胃
-
罗钦顺存有论进路的理气心性辨析
-
作者:杜保瑞 来源:哲学与文化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钦顺 朱熹 陆象山 王阳明 辟佛 理一分殊 心性为二
-
描述:现象的解析,故而提出理一分殊说以为解决,究其实,还是不能
摆脱理气二元的思路。总之,罗钦顺为辩证儒佛而以儒学内部作义
理重构,既无助於辩证儒佛亦造成儒学内部义理失调,但亦确实站
在朱熹立场发扬程朱
-
胃双对比造影及其诊断价值
-
作者:杨文智 来源:实用放射学杂志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胃双对比造影 诊断价值 低张性 70年代前 双对比检查 欧美国家 开始应用 普遍应用 两种类型 大医院
-
描述:: 〈1〉单纯双对比造影;不用低张性药物,仅用气、钡剂造成胃双对比相,主要观察胃
-
能下死胎的是朴硝而非平胃散
-
作者:郭彦宝 单志丹 姚文轩 来源:环球中医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朴硝 平胃散 陈自明 薛己 妇人良方大全 胎死腹中
-
描述:陈群、罗振亮在《辽宁中医杂志》发表《平胃散在胎死腹中的引产运用研究》一文,认为历代医家将平胃散加减作胎死腹中的引产之用并取得疗效,但讲不清楚为什么。笔者研究相关文献后认为,能下死胎的是朴硝而非平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