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
报纸(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
按年份分组
2014(1)
2013(2)
2004(1)
2001(1)
1999(1)
按来源分组
名作欣赏(鉴赏版 上旬)(1)
文史博览(文史)(1)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
修辞学习(1)
学语文(1)
中华读书报(1)
胡发云:理想主义应是生活常态
作者:丁杨  来源:中华读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理想主义  达摩  生活中  单行本  中国知识分子  判断能力  理论基础  大背景  长篇小说  非典 
描述:胡发云:理想主义应是生活常态
汤显祖对中国古代戏曲美学的贡献
作者:张晓春  来源:学语文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中国  古典戏剧美学  理想主义  浪漫主义  艺术特色  “至情”思想 
描述:汤显祖对中国古代戏曲美学的贡献
朱熹论修辞的本质
作者:李士金  来源:修辞学习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修辞  朱熹  《朱子语类》  文学批评史  一以贯之  四库全书  《楚辞》  文学观  陆九渊  理想主义 
描述:·文辞》中说: 不知务道德而第以文辞为能者,艺焉而已。 噫!弊也久矣。① 程颐在《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中说: 作文害道否?曰:害也。凡为文不专意则不工, 若专意则志局于此,又安能与天地同其大也?②看这两位道学先贤对-味修辞作文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应该说片面性很大。但是如果处在实际的丰富复杂的社会中,他们的批评对于无视国计民生、专意夸饰文辞的舞文弄墨者而言,难道不具有针砭时弊的意义吗?片面的真理是掌握在他们的手中的!后来朱子为了解决修辞作文与社会目标的矛盾,一方面继承了他们对文之为文的终极目的的重视,另一方面又克服了他们在对待修饰文辞上的片面性。他说: 道外有物,固不足以为道;且文而无理,又安足以 为文乎?盖道无适而不存者也,故即文以讲道,则文 与道两得而一以贯之,否则亦将两失之矣。③ 道是包罗万象的宇宙、社会、人生之道...
论司马光的经济法制变革思想:兼论与王安石变法思想的异同
作者:李胜渝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司马光  经济法制  变革思想  王安石  变法思想  儒家思想  理想主义 
描述:司马光与王安石不仅是同僚,而且是朋友。两人入仕之后,“比肩并进”,但由于他们各自思想的特点,哲学思维的根本不同,终究使他们在变法问题上分道扬镳。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着重阐述司马光的经济法制变法思想。
退休后的王安石
作者:秋水  来源:文史博览(文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政治家  悲剧人物  理想主义  晚年诗歌  苏轼  萧氏  文学才华  政治生命  熙宁 
描述:石变法用人和变法进度方面,意见相左得十分厉害;更让人惊奇的是,大宋历史上,以贤德无比而著称的三朝皇后——曹皇后(仁宗妻)、高皇后(英宗妻)、向皇后(神宗妻),都不遗余力地对变法投了反对票,再加上当年学生吕惠卿的背叛与迫害……说王安石变法,遭到了群起而攻之,一点也不为过。
张居正新政的官场黑厚(下)
作者:陈为人  来源:名作欣赏(鉴赏版 上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居正  王安石变法  官场  新政  改革创新  既定方针  理想主义  实用主义 
描述:,从王安石变法的失败中更增添了一份老持城府,张居正只要循名,要落实,更富有了实用主义的色彩。张居正说:“车之不前也,马不力也,不策马而策车,何益?法之不行也,人不力也,不议人而议法,何益?”这大概就是张居正实行“考成法”的思维依据。万历元年(1573)十一月,张居正上疏实行“考成法”:“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乡必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