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169)
学位论文
(16)
图书
(6)
会议论文
(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81)
地方文献
(9)
才乡教育
(6)
按年份分组
2014
(6)
2010
(6)
2009
(13)
2006
(10)
2005
(6)
2000
(8)
1999
(7)
1997
(6)
1989
(4)
1983
(1)
按来源分组
其它
(22)
江西社会科学
(3)
学术月刊
(2)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
人文杂志
(1)
求索
(1)
安徽文学(下半月)
(1)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
中国哲学史
(1)
中华戏曲
(1)
相关搜索词
古典美学
冯小青
理学思潮
研究
吴与弼
穷理
反理学思潮
反理学
典丽圆融
包恢
出版社
功夫论
唯心主义体系
理学
《孟子》
陆九渊
化情归性
天理
唯心主义
先生
心学
音乐史
现世生活
三教一致
理学家
今文经学
爱国思潮
古典戏曲
儒学理想复归
首页
>
根据【检索词:理学思潮】搜索到相关结果
6
条
思潮
的观点:北宋
理学
再认识
作者:
徐洪兴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学
思潮
王安石变法
北宋
欧阳修
庆历之际
性命之理
思想学说
周敦颐
宋明理学
古文运动
描述:
出强调自己所师承的那条学术线路才真正上承“孔孟道统”,而在被称之为
理学
史开创之作的《伊洛渊源录》中首先提出的.此后,经由《宋史·道学传》等的推衍,再加上南宋以降历代统治者无不奉“程朱
理学
”为正统,朱
受制于区域文化的
理学
作者:
刘德增
来源:
青岛大学学报(东方论坛)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区域文化
关中文化
心学
南方人
文化传统
《关学编》
程门弟子
洛学
中国文化
陆九渊
描述:
,人称“横渠先生”。作为一代宗师,张载思想有两大主题:一是以气为宇宙万物本源;二是志在经济,经世致用。在第二个问题上,张载又特别推重礼义教化。在《关学编》中为张载立传的冯亦吾说:“先生学古力行,答志好礼。”①黄宗羲在《宋元学案》中也指出:“横渠之教,以礼为先。”②张载的思想何以如此?其渊源何在?曾拜在张载门下,在张载死后投奔程颢、程颐的蓝田(分属陕西)人吕大临,还有二程的高足将乐(今属福建)人杨时、建阳(今后福建)人游酢,都说张载出自二程兄弟门下。但程项却坚决否认有这层关系③。全祖望则说是范仲淹导张载以入圣人之室④。清人王梓材也说,张载的思想源出于范仲淹⑤。然而,从冯亦吾《关学编·横渠张先王》的记述来看,范仲淹只不过劝张载不要弃笔从戎,实从他去读《中庸》罢了。检索文献,找不到张载的师承。于是,大儒朱熹断言张载的学说是...
中国古典美学的两次反和谐
思潮
作者:
黄理彪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典美学
古典和谐美
汤显祖
汉魏时期
审美理想
明末清初
美学思想
儒家思想
明清之际
石窟艺术
描述:
中国古典美学的两次反和谐
思潮
黄理彪(山东大学中文系)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精神是和谐,但是,在数千年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并不是毫无变化,死水一潭。其间,发生过三次大的反和谐
思潮
,第一次是汉末魏晋时期
论宋代
理学
对我国语言文字学研究的影响
作者:
苏宝荣
来源:
古汉语研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
理学
语言文字学
乾嘉学派
“右文说”
乾嘉学术
《致巴特雷上尉的信》
学术思想
《说文》
王安石
《诗经》
描述:
字学不能不产生巨大的影响。具体表现是:(一)直接影响:
理学
的思辨精神启发宋人对语言文字研究作理性的思考:其一是在语言文字的说解中力求创发新义;其二是注重对语言规律的探讨。(二)历史的影响:为后世
先秦仁学与宋代
理学
——兼论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
孙以楷
陆建华
来源:
江淮论坛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
理学
气质之性
儒学发展
陆九渊
孟子
人性论
仁学
由天而人
本体论
性与天道
描述:
一二年,虢史语),则昭示人类意识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人不再以天帝鬼神为活动中心,从此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前台。这样,哲学最终挣脱神学脐带,叫开生命之门。中国哲学直接诞生于“乱世”。“天道远,人道逸”以左传》昭公十八年,郑于产语),且社会震荡、人无以立,中国哲人无暇顾及遥远之“天道”,急于为自己、为他人找寻安
谈宋代
理学
对我国语言文字学研究的影响
作者:
苏宝荣
来源:
古汉语研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
理学
语言文字学
乾嘉学派
“右文说”
乾嘉学术
《致巴特雷上尉的信》
学术思想
《说文》
王安石
《诗经》
描述:
字学不能不产生巨大的影响。具体表现是:(一)直接影响:
理学
的思辨精神启发宋人对语言文字研究作理性的思考:其一是在语言文字的说解中力求创发新义;其二是注重对语言规律的探讨。(二)历史的影响:为后世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