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建国初期作家的稿酬
作者:暂无 来源:当代广西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建国初期  稿酬  作家  50年代  长篇小说  刘绍棠 
描述:20世纪50年代的稿酬并不算低。当时职工的平均月薪只有40元左右,而一部长篇小说却能得稿费数千元。就是万字左右的论文亦能得200元。当时有个口号——“一本书主义”,无论这口号来自老前辈丁玲还是初生牛犊刘绍棠,总之他们当时都属于“高薪阶层”而遭人眼红。[第一段]
作家们的写作习惯
作者:马玉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写作习惯  “冷处理”  作家  刘绍棠  提纲  稿纸  抄写 
描述:行第二次“冷处理”。再过一些时间,他又把扔在一边的稿子捡起来,将它工工整整抄写在方格稿纸上。这一遍抄得十分整洁,不涂不改,不勾不划,更无丢字错字现象。[第一段]
视读书写作为生命的作家——配合课文《师恩难忘》
作者:蒋文汇  来源:新语文学习(小学中高年级)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读书法  中篇小说  北运河  家乡  写作  文学创作  作家  新小说  课文 
描述:视读书写作为生命的作家——配合课文《师恩难忘》
心灵家园
作者:于望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辛弃疾  柳永  人生  心灵  晏殊  艺术  三种境界  生命痕迹  现实主义  自然 
描述: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精选了三句宋词,白描出人生的三种境界,是为中国传统文人极为看重的精神牧场:一是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柳永的
一首艳美悠扬 响彻云霄的悲歌:杜甫《登高》赏析
作者:田华  来源:青苹果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  胡应麟  杜诗  赏析  七律  公元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诗人  七言律诗  生活 
描述:节),直到大历三年(公元768)正月才出峡东去。诗人在夔州羁留不过两年,却创作了四百多首诗,占了今存杜诗的近三分之一,著名的七律《登高》即作于此时。此诗可分两层。前四句为写景:在开阔的视野中,诗人俯仰上下,目尽遥天,描绘了一幅高朗、阔大而又萧瑟的秋景,寄托着诗人苍凉、感伤的情怀,可谓情景交融。尤其三
诗文拾趣(十一)
作者:暂无 来源:学习之友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舒同  赵景深  老舍  戏曲史研究专家  中国  作家  生平事迹 
描述:舒同给陷害者的“新年贺词”;赵景深与老舍的通信。[第一段]
论“贰臣”作家周亮工的“仕清”心态
作者:平志军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亮工  入世  仕清  心态 
描述:周亮工生逢明清易代之际,清人一统天下过程中采取分化统治政策,因而由明入清,身仕二朝。但儒家奉行的积极入世精神,与提倡气节,使其虽身仕新朝,却缅怀故国,因而具有矛盾复杂“仕清”心态。
幸福少年方仲永
作者:龙勋  来源:语文新圃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青少年  幸福  天才  现代社会  同学  媒体  作家  需求  开发利用 
描述:幸福少年方仲永
文海浮沉近一生
作者:毛志成  来源:北方文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  初中生  学习成绩  必然性  原因  人为因素  小农意识  刘绍棠  语言  作家 
描述:一个人尤其是儿童、少年,与文学结缘总是有"偶然"原因的。有时,近于宿命,粗看上去很像是由瞬间之"因"演变出的"果"。但后来一想,那样的事又带有极强的必然性,人为因素占了一大半。例如:半个世纪前,我十二岁时还是初中生。喜
刘绍棠在我梦中
作者:王予民  来源:河南教育(高校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说集  刘绍棠  报纸  老师  创作  少年  作家  游国恩  小学  北京 
描述:绍棠兄,你到哪里去了?几次梦见你,好像还是1987年初次相见的样子:体格魁梧,性情豁达,快语诙言,谈笑风生。对你,我真是慕名太久,相见太晚呀!上世纪50年代初,你还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时,就发表了成名作《青枝绿叶》。那时候我刚上小学不久,班主任是个女老师,姓崔,才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