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学校不应是一个枯燥的环境
作者:暂无 来源:世界中学生文摘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校  公立中小学  环境  学生  教师  美国  教学质量  课桌  网络  教学目的 
描述:学校不应是一个枯燥的环境
面对“自主创新”,民企的反应是“政策环境”:扶不起的“阿斗
作者:暂无 来源:经济展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主创新”  政策效应  反应  环境  创新激情  创新需求  财政补贴  历史重任  违背 
描述:民企本应是创新激情最高,创新需求最迫切,创新成果最多,从而也应当是国家、民族自主创新的脊梁。但现实却恰恰相反,民企对自主创新的反应就是“政策效应”,就是多多益善的创新财政补贴。民企目前的这种状况既违背了它本应具有的创新历史重任,
创建有序健康的网络发展环境——电信研究院杨泽民院长世界电信
作者:郭燕冰 杨泽民  来源:世界电信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世界电信  安全问题  网络信息  研究院  院长  环境  健康  有序  全球网络  主题 
描述:记者:今年的世界电信日主题是“让全球网络更安全”,这也是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趋势, 您怎样理解这个主题的含义? 杨院长:从2006年ITU提出“让全球网络更安全”主题的背景和意图来看,它关注于网络信息安全与通信系统的安全,特别
试析李觏的伦理思想
作者:赖井洋  来源:韶关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伦理  伦理  利益  利益 
描述:利益是道德的基础,伦理思想是从实际的物质关系中产生的,并对社会的物质生产关系产生反作用。11世纪中叶的思想家李觏从实际物质利益出发阐明道德的起源,并力倡功利主义,强调礼的作用,注重生民的物质利益,其思想在当时无疑是进步的,对今天的社会经济生活也有一定的意义。
试论李觏法制思想的伦理意义
作者:靳晓娜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刑法  刑法  一致于法  一致于法  宽容  宽容  公正  公正 
描述:李觏的法制思想首先强调“刑”“礼”相辅,反对重刑,体现了宽容精神。他还提出“天子与天下共法”即“一致于法”的主张,反对救赎,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公正。这些观点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但由于他不可超越的时代局限,也有诸多不足。对此后人应认真研究,以服务于现实。
论盟誓制度的伦理与孔子信义学说的形成
作者:田兆元 罗珍  来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盟誓  周礼  孔子学说  信义 
描述:盟誓制度是周礼的一部分,周王室借助这种体制建立起与诸侯国间彼此的信任关系。盟誓对人们的约束,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宗教与道德层面实现的,它的伦理核心是信义。孔子重视盟誓,参与盟誓,企图以盟誓救世道人心
“亲近穷人”应是教育的核心伦理
作者:暂无 来源:职业技术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伦理取向  穷人  亲近  教育制度改革  教育改革  专题研讨会  管理学院  大学教育  制度建设  产业化 
描述:”。[第一段]
浅谈诗歌的理趣
作者:周国光 陈树东  来源:东坡赤壁诗词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趣  诗歌  生活哲理  刘禹锡  再创造  读者  王安石  环境  杜甫  诗味 
描述:“理趣”一词源自佛典,正式被用于诗歌评论则在宋代,但富有理趣的诗则早已有之。清代沈德潜在《说诗晬语》里说:“杜诗‘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俱入理趣。”可见,所谓理趣,既要包含某种哲理,让人从中
教师应是儿童学习环境的准备者
作者:侯莉敏  来源:教育导刊.幼儿教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习环境  儿童  教师  自由活动  相互作用  环境因素  动植物  有机体 
描述:教师应是儿童学习环境的准备者
江西乐安流坑景区 营造文明旅游环境
作者:胡晓军夏俊张邦人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抚州7月6日电(记者胡晓军通讯员夏俊、张邦人)盛夏时节,走进有“千古第一村”之誉的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流坑村,漫步在古老幽深的明清建筑间,在燥热的天气中能感到丝丝凉意。这里,看不 到小贩缠扰游客的场景,也没有因欺客宰客而发生的纠纷。在“八荣八耻”教育活动中,流坑景区管理部门结合实际,积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