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730)
期刊文章(708)
学位论文(13)
会议论文(9)
图书(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395)
地方文献 (40)
红色文化 (21)
地方风物 (5)
宗教集要 (4)
非遗保护 (3)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3(116)
2010(117)
2009(130)
2006(50)
2005(28)
2003(33)
2002(37)
1996(13)
1995(20)
1982(13)
按来源分组
东坡赤壁诗词(15)
安徽文学(3)
石油知识(1)
半月谈(1)
科普研究(1)
机电兵船档案(1)
西安档案(1)
中国图书评论(1)
女性天地(1)
复印报刊资料(当代文化)(1)
啄木鸟
作者:王英  来源:东坡赤壁诗词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啄木鸟》  诗词  文学  王英 
描述:一心医树狠啄虫,绿满青山立战功。 身着锦衣原本色,金冠不是要谁封。
作者:王英  来源:东坡赤壁诗词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鹰》  诗词  文学  王英 
描述:一椽巨笔写雄姿,狂草蓝天任骋驰。 落墨山崖三两点,村鸡野兔断魂时。 生成长喙翅如旗,鸟类王牌见小欺。 息息生生命养命,人寰宇宙泄天机。
作者:王英  来源:东坡赤壁诗词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鹤》  诗词  文学  王英 
描述:云山正是鹤家乡,偏要登峰伴玉皇。 可叹云梯差几档,颈伸百尺也颓唐。
《玉海》实录问题研究
作者:刘圆圆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应麟  《玉海》  实录  研究 
描述:玉海·艺文》实录类的总体概况以及《玉海》引用唐宋实录的基本情况和《玉海》所存唐宋实录的史料价值以及不足等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对《玉海》中与实录相关的问题进行整体把握。 首先,王应麟
文坛趣事
作者:暂无 来源:天天爱学习(六年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趣事  文坛  王安石  文稿 
描述:王安石毁稿 宋朝时的一天,风和日丽,万木争荣。刘攽(bān)饭后漫步去拜访王安石 ,正巧王安石在吃饭,门官就把刘攽请到王安石的书房里用茶。他发现桌上有一篇论兵的文稿,拿来一读。十分赞赏王安石的见解,读完后,又把文稿放回原处。
文坛巧对一佳话
作者:朱小平  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对联  文坛  张中行  冯骥才  家学渊源  刘绍棠  吴祖光  上联  旧诗  三春 
描述:些对句也可以。他便让我在他的诗中自觅。邓友梅先生更是以从不作对联为由,自谦再三不能从命。冯友兰先生的女公子宗璞先生(当然也年近七旬了)异常谨慎,我亲赴北大燕南园三松堂恳求,她以决不草率为由不肯立即交卷。以后多次驰函、电话吁请,方寄来。我原以为宗璞先生所长只是小说、散文,看了对联,方知宗璞先生家学渊源(除冯友兰老之外,她的姑姑冯沅君即为《中国诗史》的作者),于旧诗、对联也是很在行的。 天津冯骥才先生,我很熟。也想借重他的大名。打了长途电话,问他有无兴趣?大冯(人们都如此称呼,是否因他打过篮球、一米九二的身材,不得而知)先生谦逊之极,婉言谢绝。后来我想,大冯身居中国文联执行副主席、天津文联主席之职,社会活动频频,创作不断,又未见过他写过旧诗、对联,也就作罢。正如他电话中所点:“范曾是行家,而我不是。
邂逅王英
作者:暂无 来源:南岛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王英,1954年生,安徽寿县人,当代著名散文家。 作品有:《守望灵魂》、《求道者的悲歌》、《热土》等十七部散文集。早年写过电影文学剧本《李清照》。散文曾被介绍到日本、印度及欧洲诸国
邂逅王英
作者:暂无 来源:芜湖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曹鸿骞 清晨,我在环城公园里邂逅王英…… 我们都是来晨练的。不过,我只是单身一人,而她还带着一位“好友”。 我们惊喜地互相发现之后,她便亲切地称我“老哥”…… 在上个世纪七
王英三维旋转复位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经验
作者:邓志强  来源:四川中医杂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名医经验  王英 
描述: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临床最为多见而又难以获得满意疗效的骨折类型。三维旋转复位法是导师王英教授在多年研究儿童生理解剖特点、骨折受伤机制以及骨折旋转错位的基础上提出的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
晏殊的优雅人生
作者:暂无 来源:各界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人生  优雅  《珠玉词》  北宋前期  宋仁宗  婉约派  秘书省 
描述:晏殊,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汉族,抚州临川文港乡人。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横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之后到秘书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过世。性刚简,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他生平著作相当丰富,主要作品有《珠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