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5)
报纸(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4)
地方文献 (2)
按年份分组
2010(3)
2009(2)
2008(2)
2004(2)
1998(1)
1996(5)
1995(5)
1983(2)
1979(1)
1978(1)
按来源分组
古典文学知识(3)
名作欣赏(2)
淮海晚报(1)
剧本(1)
社会科学战线(1)
宋代文化研究(1)
美术大观(1)
天津教育(1)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
解读王昭君
作者:徐侠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昭君  昭君出塞  王昭君  匈奴列传  《离骚》  呼韩邪  民族友好  汉元帝  咏怀古迹  王安石 
描述:解读王昭君
王昭君和亲史实辨误
作者:黄强  来源: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昭君  匈奴  《汉宫秋》  马致远  呼韩邪  汉元帝  《明妃曲》  王安石  昭君出塞  和亲政策 
描述:王昭君和亲史实辨误黄强王昭君和亲的故事,传颂已久。王安石的《明妃曲》、曹禹的《王昭君》,以及剪伯赞的《内蒙访古》,都极尽赞美王昭君和亲之壮举。王昭君的大度,为民族利益舍身忘己的精神,让许多人为之动容
王昭君怀抱的琵琶应是什么形制的?
作者:陈嘉瑞  来源:天津教育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琵琶  王昭君  形制  中小学教材  音箱  民族乐器  弦乐器  上海市  昭君出塞  史书记载 
描述:作为乐器的名称,最早见于后汉刘熙所著
王昭君纪念馆木雕格扇门
作者:白文明  来源:美术大观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昭君  纪念馆  昭君出塞  呼和浩特市  王安石  木雕  和亲  历史上  呼韩邪  匈奴 
描述:君出塞褒贬不一。宋代大文学家王安石在《明妃曲》一诗中有“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前两句对昭君出塞给予了肯定;后两句
“一样心事的为谁”:宋人咏王昭君诗论析
作者:漆永祥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昭君出塞  王昭君  宋人  王安石  匈奴  白居易  琵琶  丹青  吕本中  少数民族 
描述:王昭君是中国历史上妇孺皆知的所谓"四大美女"之一。这四个绝色女子皆因红颜而名传千古,又因同样的原因而坎坷薄命。王昭君因远嫁塞外之"异族",其故事就显得更为凄楚哀怨、动人心魄,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笔下同情
怅望千秋一洒泪——浅谈唐宋诗中的贾谊和王昭君
作者:莫砺锋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昭君  贾谊  唐宋诗  咏史诗  王安石  历史人物  毛延寿  同情  古典诗歌  汉文帝 
描述:如果把唐宋诗中所咏及的历史人物作一个数量统计的话,贾谊和王昭君多半是名列前茅的。对贾谊这位怀才不遇、哭泣而死的才子和王昭君这位远嫁异国、至死未返的美女,诗人们不知倾洒了多少同情的泪水。那么,为什么贾
昭君自有千秋在-从董必武同志的吟昭君诗谈到王昭君的艺术形象
作者:刘先照 韦世明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7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昭君  艺术形象  和亲  董必武  汉元帝  毛延寿  呼韩邪  正确评价  王安石  白居易 
描述:在内蒙呼和浩特市郊的昭君墓前,矗立着一块闪耀着金字的石碑,上面镌刻着这样的诗句: 昭君自有千秋在, 胡汉和亲识见高;
一幅颂扬民族和睦的壮丽画卷-读曹禺新作历史剧《王昭君
作者:龚义江  来源:剧本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族和睦  呼韩邪  单于  汉元帝  王昭君  匈奴人  历史剧  王安石  曹禺  汉书 
描述:叹她的离国出塞。这样写的原因,主要是作者把“和亲”看作是民族的屈辱所造成的。马致远的《汉宫秋》,虽然脱出前人窠臼,描写汉元帝对王昭君的爱情,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咏王昭君诗赏析
作者:陈南先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昭君  毛延寿  文学作品  汉元帝  昭君故事  王安石  我国古代  诗歌  咏昭君诗  立意 
描述:王昭君是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昭君出塞"的故事,一直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演绎着。王昭君,名嫱,汉元帝时宫人。西晋时避司马
王安石隔空劝解王昭君
作者:暂无 来源:淮海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宝 根 宋仁宗嘉祐三年,38岁的王安石写了两首诗,题目都叫《明妃曲》。显露了宰相之才的王安石,在诗里和古来王昭君故事的传诵者们别扭了一把。 王昭君的故事,观点有几种,比较多的或恨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