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王安石的《
作者:马志伦  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宋仁宗 
描述:》是王安石唯一的一篇游记,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是年王安石33岁,任舒州(治所在今安徽安庆)通判。
关于王安石的《
作者:吴汝煜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舒州  游记  “志”  治学精神  文势  北宋王朝  王令  志节 
描述:讲论学问。他的朋友王令在《因忆灊楼读书之乐呈介甫》一诗中说:“忆昨灊楼幸久留,乾坤谈罢论睢鸠”(自注:“时讲《诗》《易》”),就是一证。《》虽然是用游记的形式写的,但却反映了王安石的思想
王安石一起
作者:张建平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课堂实录  中学  语文  课堂讨论 
描述:》一课。在疏通字词、通读全文之后,我告诉学生: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和王安石一起,怎么样?当然,我们一边游山,一边还要揣摩课文的立意选材。
浅论王安石》部分立论基础的悖谬
作者:邵水一  来源:安徽史学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立论基础  “文化大革命”期间  文学史  花山  慧空禅院  《古文观止》  政治家  道德文章 
描述:》、《同学一首别子固》、《》和《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四篇入选,于兹即可见王安石在文学史上坚固的地位。在这四篇宏文之中,《》更被历代士子奉为经典,成为千古绝唱。解放后,全国
王安石》中两句翻译的质疑
作者:王伟丽  来源:课外阅读·中旬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翻译  王安石  文言文教学  质疑  高中语文  语文课本  无所适从 
描述:能理解,但在第三段的几个句子的翻译上,却产生了分歧。第一句是该段开头“于是余有叹焉”一句中的“于是”,有的认为是承接上文的,直接译为“于是”,也有人认为应译为介宾短语“对这种情况”或“对这件事
》解读
作者:秦书兵  来源:神州(下旬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解读  王安石  叙述 
描述:王安石》,不禁为其文字的简洁平实、不蔓不枝,叙述与议论的紧密结合,脉络结构的清晰完整叫好,为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及深思慎取的严谨仔细所折服,更为其尽志尽力、惟求无悔无憾的人生态度
重读《
作者:侯天宇  来源: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重读  王安石  光线 
描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焉。” 王安石来到,游了华刚洞,不过玩得不尽兴。为什么呢?因为华阳洞里的景观虽美,并且越往里走所见越奇,但洞里光线暗
读《》札记
作者:郝廷霖 郝玉珍  来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札记  “志”  封建阶级  花山  游记体  古书  改革家  主题思想 
描述: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的对
作者:王汉俊  来源:安徽教育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含山县  王安石  乌江  前洞    平旷  舒州  “其”  侧涌 
描述:》一课注:“,在现在安徽省含山县北。”我们含山中学地处附近,两年来,接到许多同志来信,询问有关的情况,如那里有无“慧空禅院”、“之庐冢”、“前、
》体裁辨析
作者:秦豪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游记  游记体  文学作品  体裁  唐宋八大家  辨析  创作方法  古代散文  王安石 
描述:》文作为说理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