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王安石乐论心性
作者:刘丰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王安石乐论心性
李觏的论及其现实意义——兼论对王安石的影响
作者:杨柱才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法制  法制  礼顺人情  礼顺人情  思想体系  思想体系 
描述:论对于有宋学术的建立与发展有一定的作用,某些方面直接影响到王安石的学术思想。
叶时《经会元》与宋代儒学的发展
作者:刘丰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周礼    宋代儒学  理学家  周公  礼乐制度  文渊阁  中国哲学史  传统儒家 
描述:清代学者纳兰性德曾指出:"宋之群儒,经义最富,独诠解《周礼》者寡,见于《志》者仅二十有二家而已。盖自王安石当国,变常平为青苗,藉口《周官》泉府之遗,作新经义,以所创新法尽傅着之,又废《春秋》,不立学
张栻朱熹论心性
作者:鲍希福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思想  修养方法  吕祖谦  陆九渊  心统性情  湖湘学派  文集  中和  朱文  本体意义 
描述:交往比较密切,张
明代初期的心性道德之学
作者:刘宗贤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性道德  明代初期  陈献章  明儒学  知识分子  “理”  陆九渊  朱陆合流  道德实践  方孝孺 
描述:文人学土,一方面却不许将官任用他们,“太祖于国初所克城池,令将官守之,勿容儒者在左右议论古今”冲1辰:(国初事迹》,其目的是防备有能力的知识分子与部下将官结合会威胁他的地位①,有碍其统一大业的实现。明
张横渠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朝鲜曹南冥学派的影响
作者:林乐昌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思想  曹南冥  学派  朝鲜  中国历史  司马光  王安石  学者 
描述:皆甚高,而张载(字子厚,学者称横渠先生,1020~1077)对学尤其重视,著有《横渠张氏祭礼》、《冠婚丧祭礼》、
王安石的经学观与经学解释学
作者:李祥俊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经书  经学  经学解释学 
描述:王朝。在处理经书解释中的心与理、古与今、理与事、言与意关系基础上,王安石提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经学解释学。
为学与为道之间:王安石《老子注》的价值转向
作者:蒋丽梅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老子注》  价值转向  王安石  为学  《郡斋读书志》  《老子》  为道  晁公武 
描述:王安石博闻广览,尤爱《老子》,晁公武在《郡斋读书志》中曾说"介甫平生最喜老子,故解释最所致意",司马光也说"介甫于诸书无不观,而特好孟子与老子之言"①,其所注《老子》,对王雱、陆佃、吕惠卿等人产生了
由《论成周学》看汤用彤与儒学的现代转化
作者:赵建永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用彤  儒学  礼教  中国文化  主体性道德人格  周礼    现代价值  成周  立国之本 
描述:教育和治国理念中的主导地位,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产生了深远影响。周礼的各种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是儒家产生的直接源头。经孔子述传,“”遂成为儒学的核心范畴,形成了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独特的气质
王安石《老子注》再评述
作者:李欣复 纪燕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老子注》  王安石《老子注》  援道入儒  援道入儒  儒道相通  儒道相通 
描述:念和重要字词句之高水平解读。明乎此,不仅有关争议可致解决,尤可对其在老子研究史上之地位、价值作出公正、恰当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