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012)
报纸(622)
学位论文(163)
图书(142)
会议论文(3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7968)
文化溯源 (2)
地方文献 (2)
按年份分组
2014(358)
2011(483)
2010(478)
2009(429)
2008(371)
2006(315)
2004(209)
1996(218)
1994(202)
1979(36)
按来源分组
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17)
对联(民间对联故事)(8)
老年人(5)
食品与健康(4)
中华书局(2)
养生月刊(2)
新语文学习(高中)(1)
今日中国出版社(1)
中国少年文摘(1)
中国医疗保险(1)
千古佳句一字谜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佳句  字谜  《浣溪沙》  北宋词人  晏殊 
描述:,从扬州路过时,听说江都尉王琪诗才不凡,便让人请王琪过来相见。把酒倾谈之间,晏殊面对眼前的晚春景色,不觉又忆起去年未完的《浣溪沙》来,便对王琪说:“去年老夫游西湖,偶得‘无可奈何花落去’之句,却一直未得下句,今日重见此景,何不以好句相续呢?” 在晏殊沉思之际,王琪起身拱手答道:“何不对‘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听罢,立即拍手称妙,便把这一句写入了他的词中。于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被传为千古佳句。晏殊与王琪联句之事被传为千古佳话,后人便以“似曾相识燕归来”作为一个谜面,打一字,此谜甚妙。 归来的燕子,即昔日之鸟,谜底就是一个“鹊”字。
王安石对谜(字谜故事)
作者:暂无 来源: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王安石对谜(字谜故事)
“用”字诗谜
作者:暂无 来源: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字谜  谜语  半边  字形  可耕  组合  形象  形式  形成 
描述:王安石曾写有一首关于用字的字谜诗,诗是这样写的:一月又一月,两月共半边;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长流之川;一家有六口,两口不团圆。谜语按字形把用字拆成多个部分,再以不同形式组合而形成,既形象又生动。
王安石对谜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  《字说》  政治家  文学家  灯谜 
描述:戏。王安石先作了一个字谜让王吉甫猜: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王吉甫看了之后没有马上说出谜底,而是对做了一条谜语:东海有鱼,无头又无尾,更除脊梁骨,便是这个谜。 王安石听完点头会意地笑了
王安石游庙题诗
作者:暂无 来源: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同伴  谜语  管仲  游览  作诗  筷子 
描述:一天,王安石与友人游览汴京,当他行至管仲与鲍叔牙庙时,挥笔题了一诗,诗曰:两个伙计,终身孤凄。走遍天涯,无有妻室。有人问王安石的同伴:他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王安石修改《字说》
作者:暂无 来源: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字说》  文学家  北宋  文字  京城  《诗经》  意识  天气  杜甫 
描述:北宋杰出文学家王安石,学问渊博,满腹经纶。他不仅能诗善文,而且对文字很有研究。身任宰相之职时,他时常访察民情。一次来到
王安石毁稿
作者:胡明  来源: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作品  文学家  政治家  北宋  雷同  江南  名句  杰出  春风 
描述:王安石(1021-1086),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也是杰出的政治家。他十分注意锤炼自己的作品,脍炙人口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就是经过反复推敲后才选定的。他写的诗文都有
介绍王安石的三首小诗(节选)
作者:吴小如  来源: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小诗  飞来峰  北山  落花  介绍  鸡鸣  山水景物  花木  作者 
描述:的地位。他的诗继承了杜甫、韩愈的传统,善于翻新出奇,富有独创性,无论是思想内容或是艺术手法都有很高的
振奋过中国人的标语口号(之二)
作者:暂无 来源: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标语口号  魏晋南北朝  《将进酒》  李清照  《出师表》  王安石  诸葛亮  北齐书  公元  曹操 
描述:振奋过中国人的标语口号(之二)
古人的字与号
作者:暂无 来源: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陶渊明  欧阳修  王安石  居士  苏轼  杜甫  古代  李白  作用  晚年 
描述:我们经常诵读诗词,可是关于诗词中作者的字与号你又了解多少呢?今天中国人大多只有一姓一名。但在古代,人们的姓名远没有这么简单。通常情况下,除了姓和名以外,还有字、号等。“名字”一词,就包括“姓”、“名”、“字”三部分,三者各有各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古人是如何称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