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苏轼的世界观
-
作者:王治业 来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思想 佛老思想 性格特质 王安石 佛道思想 “乌台诗案” 儒家思想 建功立业 世界观 处世哲学
-
描述:浅谈苏轼的世界观王治业一据史料记载,苏轼初次进行科举考试,就上了二十五篇《进策》,这些文章代表了苏轼当时的政治主张,在《策略》中,他分析了当时形势的危急及原因,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他的政治观点
-
望江南·三皈依
-
作者:王安石 来源:佛教文化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皈依 望江南 王安石 未能实现 音乐家
-
描述:赵朴老赞赏王安石《皈依》这首词,这是人们早己知道的,但他还有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听到大家传唱这首词。为了实现这一愿望,我曾请音乐家盛昌先生谱写这词,并在去年第四期上发表。由于种种因缘,那曲与词还不
-
试论苏轼的佛老思想
-
作者:曾广开 来源: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佛老思想 处世态度 王安石 乌台诗案 绝对自由 司马光 《前赤壁赋》 探索人生 人生意义
-
描述:苏轼的一生,政治上极不得志,他因与王安石、司马光等人政见不合,数次被贬黜,甚至因乌台诗案而下狱,受尽苦楚。较之屈原,苏轼受到的政治迫害更为残酷,特别是伴随着政治失意而来的贫困,压得苏轼几乎抬不起头来
-
王安石与诗谜
-
作者:唐嗣德 来源:南方论刊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轼 熙宁 重叠 谜语 太阳 诗体 直接攻击 宰相 执政
-
描述:下台而未果(‘扫不开’);第三句指1075年(熙宁七年)王安石被罢相(‘收拾去’);第四句是指次年王安石又出任宰相(‘送将来’)。这首作为咏花的诗,本身已是谜语诗体,再加上寓意,反
-
“以意逆志”论苏轼
-
作者:陈祖美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以意逆志 变法派 悼亡词 吕惠卿 王安石新法 密州 王安石变法 刘禹锡 熙宁
-
描述:过去对苏轼居密一段的研究近乎空白,但这却是苏轼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陈文将苏轼这期间的诗词作了迟异常说的解释,认为其中都有政治寓意,寄托了对王安石新法的意见,实乃苏轼对付变法之障眼法。
-
苏轼的商品经济观
-
作者:汤标中 来源:商业经济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商品经济观 苏轼 王安石变法 赊销方式 商品交换 物资管理 粮食损失 占统治地位 五谷 启示和借鉴
-
描述:苏轼的商品经济观汤标中苏轼(1036—1101年)号东坡。北宋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他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也是有志于改革朝政的政治家,他的思想虽偏于保守,但毕竟是有识之士,有改革弊政
-
苏轼与司马光的役法之争
-
作者:杨胜宽 来源:三峡学刊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免役法 苏轼 苏拭 王安石新法 熙宁变法 差役法 起居舍人 熙丰变法 政治见解
-
描述:辈、职务、地位的差异,司马光对苏有较多的赏识、提携,苏轼对司马光却主要是尊重、感戴。随着王安石第二次罢相,熙丰变法难以维持;更随着宋神宗之逝,政治局势发生根本性逆转。司马光入朝为相,秉承太皇太后
-
论苏轼性命义利观对其诗歌的意义
-
作者:黄杰 来源: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义利观 诗歌 苏轼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苏武 《续资治通鉴长编》 性善情恶 颜子所好何学论 《易传》
-
描述:论苏轼性命义利观对其诗歌的意义
-
王安石焚稿
-
作者:周洁 来源:安徽消防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北宋时期 贡文 《兵论》
-
描述:王安石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对著书有着极其严谨、认真的态度。 贡文则是《资治通鉴》的编撰者之一,有着渊博的知识和极强的记忆力。
-
论宋代山水诗的绘画意趣
-
作者:陶文鹏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山水诗画 山水画 宋代诗人 水墨韵味 苏轼 王安石 人生哲学 审美情趣 士大夫文人 黄庭坚
-
描述:材范围、社会内涵、篇幅格局、意境格调以及诗人的创作心态和美学追求诸方面,都与前代山水诗有了明显的区别,从而给宋诗赋予了“画趣”的艺术特征。宋代山水诗对水墨韵味和荒远清冷意境的追求,更反映了受禅宗影响的宋代画风以及“神清骨冷”的时代心理与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