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欲·爱:论《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爱情观的演变
-
作者:章芳 来源: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红楼梦》 情 欲 爱
-
描述:从《西厢记》到《牡丹亭》再到《红楼梦》,中国古代爱情取向与婚恋观念发生了由情到欲再到爱的演变 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人们逐渐舍弃了两貌相取的失之肤浅和两性相悦的流于庸俗,而最终肯定了两心相知的臻于完美
-
人性之恶的潜隐与幽深:读李浩《一只叫芭比的狗》
-
作者:陈佳冀 来源: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一只叫芭比的狗》 人性 动物叙事 爱 批判锋芒
-
描述:表征与不足。
-
三株没有死
-
作者:李鑫生 来源:中国工商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炳新 三株公司 家族企业 所有权 企业家 家族式企业 企业管理 生态美 家族化管理 现代企业
-
描述:三株没有死
-
一片丹心育英才——记优秀班主任李浩武
-
作者:林伟 吴新龙 来源:教书育人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李浩武 教书育人 爱 教师 教学改革 创新
-
描述:苗,雕塑着学生的心灵。他在短短十几年的教书生涯中就取得了令人瞩目
-
浅论耶稣的“天国”与孔子的“周礼盛世”
-
作者:孙群 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耶稣 天国 爱 孔子 周礼 仁
-
描述:题他们都期望找到问题的症结并给予解决,他们的思想超越时空并有一定程度的交汇,而且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
金圣叹的“生联死对”
-
作者:谢少萍 来源:教师博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金圣叹 楹联 文学家 明末清初 投机 金山寺 和尚
-
描述:金圣叹的“生联死对”
-
催人泪下的“生联死对”
-
作者:谢少萍 来源:课外阅读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金山寺 明末清初 金圣叹 文学家 投机
-
描述:明末清初,大文学家金圣叹有一天到金山寺游玩,下榻在金山寺的客房。晚上,金山寺长老寺宇和尚来访,两人互出楹联消遣,你出上联,我对下联,越谈越投机。
-
《古代“死”的别名》补遗
-
作者:吕友仁 冯好杰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红楼梦》 《左传》 陶渊明 礼记·檀弓 《文选》 王安石 《儒林外史》 《仪礼·丧服》 战国策
-
描述:《古代“死”的别名》补遗吕友仁,冯好杰王力先生《汉语史稿》在谈及委婉语(cuphemism)时说:“‘死’的别名为最多。”我们相信这话不错。但究竟有多少,恐怕一时还难以作出准确回答。清人梁章钜
-
罗点点的“尊严死”事业
-
作者:暂无 来源:华西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罗点点有个很有名望的父亲――开国大将罗瑞卿。但这些年来,她让人们记住,却是另外一个身份:“选择与尊严“公益网站创始人。至2013年8月13日下午3时止,已有10703人在这个网站注册了生前遗嘱。
亲历痛苦抉择陈小鲁加入团队
62岁的罗点点曾做过12年医生,见识太多死亡。有一次,她与几个医生朋友聚会
-
中篇小说 我不能死呀(印度·张达)
-
作者:丁明 来源:文艺春秋 年份:194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中篇小说 我不能死呀(印度·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