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73)
报纸(36)
学位论文(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11)
地方文献 (5)
红色文化 (1)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21)
2012(10)
2011(19)
2009(13)
1998(4)
1990(10)
1988(8)
1986(4)
1985(6)
1984(3)
按来源分组
晋阳学刊(4)
江汉论坛(3)
新安晚报(1)
西安晚报(1)
读书杂志(1)
公关世界(1)
东莞日报(1)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1)
史学月刊(1)
兰州学刊(1)
宁新法的富民与富国之争
作者:葛金芳 陈方清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  富国强兵  指导思想  理财  财政状况  司马光  封建社会  改革运动 
描述:已有觉察。元丰进士陈瓘说:“元丰之政,多异于宁,则先志固已变而行之。”“(蔡)卞等初意,专以宁宰相为圣,
宋神宗与丰时期的朋党之争
作者:罗家祥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神宗  王安石  反变法派  司马光  保守派    文彦博  枢密院  贯彻执行  参知政事 
描述:综观宋神宗统治的十七年,宋朝整个政治格局基本上没有改变,除部分新法条文被因时因地加以适当的调整外,新法仍被一如既往地贯彻执行。这种局面当然与变法派的政治活动有关,但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宋神宗无疑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之争与儒家教化主旨变迁刍议
作者:张雪红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之争  司马光  王安石  理学  教化主旨 
描述:11世纪的那场政治论争--之争引起传统德才价值观念在宋代发生改变,宋代社会也由此进入王安石时代.南宋后,理学逐渐取代了王学成为官方哲学,理学家对之争进行了系统批判.而从理学对之争的批判
之争的性质刍议:从《答司马谏议书》谈起
作者:李贤臣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书  司马光  历史文献    宋神宗  吕惠卿  改革主张  反对派  参知政事 
描述: 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是之争的一篇很重要的历史文献,对它的评价,关系到对当年变法斗争成败的认识。建国以来,此文一向被交口称赞,绝无异词。我们参照当时的背景,考查论战的双方,觉得其中虽有
君子之争
作者:暂无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君子  《资治通鉴》  司马光  政治观点  王安石  变法 
描述:为什么要这样做7司马光在政治上的理解比王安石要深刻得多,在为变法问题斗得死去活来之后,司马光留下了这样的见解,基本可以概括他对王安石一生的看法:“介甫无它,唯执拗耳。”王安石在痛恨司马光之余由衷地说:“司马君实,君子人也!”
“王老吉”之争应是君子之争
作者:高剑  来源:东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王老吉”之争应是君子之争
走近“宁”
作者:布谷  来源:公关世界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北宋  欧阳修  司马光  史学家  南京  江宁  史料  《续资治通鉴长编》 
描述:北宋那段如歌如泣,荡气回肠的历史,最精采的篇章在宁年间。一个年青的皇帝,一个“万里长江一杯酒”的宰相诗人,历史被演绎得轰轰烈烈又苍凉复杂。然而,“霸图冀永垂,祝海晏河清只算得一厢情愿。”宁9年
应是
作者:天华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敏求  汉书·艺文志  校勘学  文献通考    书社  职官  校正  北宋  后汉 
描述:《校勘学史略》(岳麓书社一九八三年第一版)46页说:“直至(宋)孝宗淳四年(一一七七年),宋敏求上书日:“……先以《前汉书·艺文志》所载者,广求其文,令在馆供职官,重复校正,既毕,然后校后汉时诸书
“汶川重建之争”应是科学和事实之争
作者:暂无 来源:西安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汶川重建之争”应是科学和事实之争
“烟草院士”之争首先应是科学之争街谈巷议
作者:暂无 来源:新安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烟草院士”之争首先应是科学之争街谈巷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