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459)
期刊文章(4861)
会议论文(101)
学位论文(22)
图书(1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0370)
地方文献 (38)
才乡教育 (32)
地方风物 (12)
非遗保护 (2)
红色文化 (2)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5524)
2013(245)
2011(306)
2009(269)
2007(255)
2006(206)
2004(176)
2003(187)
2002(148)
2001(178)
按来源分组
国内外教育文摘(10)
人民教育(8)
剧影月报(7)
教育科学研究(3)
管理与财富杂志(2)
当代电视(2)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
教师博览(1)
中国远洋航务(1)
教育观察(1)
低端教育应是“失败者的教育
作者:张鸣  来源:教师博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失败者  教育  未成年人  《新京报》  致人死亡  受害人  打火机 
描述:从《新京报》上看到四个未成年人虐杀妇女的消息,我感到震惊。这四个未成年人,毫无人性地用带钉子的木棍打人取乐,甚至脱光受害人的衣服,用打火
素质教育应是一种和谐教育
作者:张秀琴 王秀娟 于瑞华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的教育理念,其培养目标是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素质应该包括内在修养和外在行为两个方面。内在的素质和品质是隐性的,但可以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从人们的行动中体现出来;外在
李觏教育思想研究
作者:赵俊杰 范玉凤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教育  教育  学习  学习 
描述:思想体系。李觏教育思想对今天教育改革仍有借鉴意义。
胡应麟的“用事”观及其在古代诗学中的价值
作者:姚永辉 马强才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诗学  价值  用事  用事观 
描述:胡应麟的用事论是其诗学主张中最有价值者之一。他可能是古代第一个具体论述诗歌需要用事的人。他认为诗歌要用事的原因是:一,用事可以表现诗人才华;二,某些体裁的诗歌必须用事;三,是诗歌的重要表达手段与表现内容。但是他并不是认为诗歌可以滥用故事,而必须遵从一定的规则,合乎诗歌创作的规律。
继续教育应是一种全民化教育——论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职业教
作者:张伟远  来源:中国远程教育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继续教育  成人教育  职业教育  远程教育  教育体系 
描述:包含了继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总的来说,这四种教育互相重叠、互相包含。作者认为,这种现状不利于我国发挥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优势。作者进而参考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并根据我国教育实情。建立了我国教育系统
继续教育应是一种全民化教育:论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职业教育
作者:张伟远  来源: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继续教育  成人教育  职业教育  远程教育  教育体系 
描述:包含了继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总的来说,这四种教育互相重叠、互相包含.作者认为,这种现状不利于我国发挥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优势.作者进而参考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并根据我国教育实情,建立了我国教育系统
继续教育应是一种全民化教育―论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职业教育
作者:徐谷波  来源:中国远程教育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继续教育  成人教育  职业教育  远程教育  教育体系 
描述:继续教育应是一种全民化教育―论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职业教育
追寻情感 论传统戏剧的情感动力及其现代生存价值
作者:胡宇锦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传统戏剧  情感动力  价值  《牡丹亭》  动力作用  剧本创作  创作观念  《曲律》 
描述:诗缘情戏缘情中国传统戏剧十分重视情感的动力作用,在剧本创作方面,历来都有详尽论述,并视其为艺术的量
改编在戏剧传播中的价值——从汤显祖对《牡丹亭》改本的批评谈起
作者:王省民 邹晓春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改编剧本  戏剧传播  汤显祖  批评  价值  戏曲观念  审美意识 
描述:反映出戏曲改编者的审美意识和情感倾向。改编是《牡丹亭》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关剧本改编的各种争议,贯穿于《牡丹亭》的整个传播历史,一直延续至今。
“经世致用”:王安石人才教育伦理的价值宗旨
作者:刘文波 皮伟兵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经世致用  教育伦理 
描述:王安石认为,人才就是“经世致用”之才。培养、选拔、任用“经世致用”之才,必须对原有的科举制度和用人制度进行改革,对此,他从教之以德、养之以情、取之以事、任之以能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