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310)
报纸(741)
学位论文(29)
图书(26)
会议论文(1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018)
地方文献 (68)
地方风物 (14)
才乡教育 (6)
文化溯源 (6)
非遗保护 (5)
宗教集要 (3)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2(140)
2010(140)
2007(94)
2005(56)
2003(46)
2002(45)
1999(50)
1995(39)
1990(17)
按来源分组
名作欣赏(24)
写作(9)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3)
安徽文学(2)
南方文坛(2)
天中学刊(1)
石油知识(1)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
华夏出版社(1)
灵魂守望者泣血之作——王英背负自己的十字架》
作者:李润霞  来源:南方文坛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英  守望者  散文创作  人文转向  超越自我  生存质量  人类精神家园  生命体验  理性与激情  终极关怀 
描述:灵魂守望者泣血之作——王英背负自己的十字架》
灵魂守望者泣血之作:王英散文集《背负自己的十字架》
作者:李润霞  来源:写作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背负自己的十字架》  王英  散文  生命体验  人性精神 
描述:的境界,在20世纪末,她的长篇反思纪实散文背负自己的十字架》(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12月版)问世,成为她近年来人文转向的
真诚与个性的魅力——评王英散文创作
作者:宋丹  来源:写作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英  散文创作  率真  女作家  游子  散文家  当代女性  自称  坦诚  读者 
描述:王英散文世界,可以说是一个感情的世界。……她自由率真地将自己的怨、自己的爱、自己的恨、自己的喜怒哀乐,对人生的追求以及长期形成的内心欲望及创伤和屈辱,透过话语喷发出来。……她把自己的感情体验毫无
王英的“道”
作者:蒋子龙  来源:鸭绿江(上半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英  太极拳  写作  练功  最高境界  老人  道家  武术  中午  沙袋 
描述:人们都道王英“苦修”多年了,她单身一人带着个小孩儿,还要奉养老人。无论春夏秋冬每天只吃两顿饭,且不沾荤腥。无论春夏秋冬每天都在凌晨五点钟起床,练功三个小时,九点钟吃过早饭后读书写作,中午要为老人和
桂苑鸟情(散文)
作者:朱大森  来源:云南林业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桂苑  散文  鸟情  王安石  竹笋  绿色环境  植树造林  形体动作  小苹果  安家落户 
描述:桂苑鸟情(散文)
文以明道的典范之作--王安石《澶州》二首
作者:吴河清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咏史诗  王安石  诗作  明道  独特  宋代  典范  史实  事件 
描述:王安石的咏史诗,向以立意高远、见解独特而著称。其咏宋代史实的诗作,《澶州》二首尤值得注意。这两首诗写作的背景,是发生在宋代历史上的一件影响深远的事件。公元1004年(北宋真宗景德元年,辽统和二十二年)闰九月,
生态教育应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作者:邹晓红  来源:黑龙江教育:综合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理教学  生态教育  学生  生态意识  重要任务  反思  理解  资源  经济增长  浪费 
描述: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时,便无所顾忌,乱采滥用自然资源,结果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当认识到地球资源的有限性时,便出现“宇雷飞船经济”理论,认为地球只是宇宙空间的一艘“飞船”,人口与经济增长都会耗尽地球资源并造成污染,导致最后的崩溃。
杨家铺突围纪实
作者:王志超 宋广佐  来源:党史博采(纪实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文  敌人  战士  特委  庄子  旅团  马头山  乡亲  二连  命令 
描述:时候敌情已经非常紧张。天已经晚了,有些同志仍在街上匆忙地走着,打听确实的情报,也有到周义彬(原籍朝鲜,时任中共冀东特委组织部长)房间去的,等待着周文彬同志的命令。周文彬临时办公地点是一间不大的房子,他坐在炕上,背靠摞
唐宋散文:是复古还是创新
作者:李品素  来源:科学新闻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文运动  王安石  唐宋散文  唐宋八大家  苏轼  欧阳修  柳宗元  成熟期  散文发展  复古 
描述:运动不是完全复古,而是借助传统的儒学和秦汉经典文章来弘扬新的散文观念。古文运动当然存在一个对立的方面,那就是六朝颓糜绮丽的文风,唐初散文深受前代浮艳之作影响,很
对“法轮功”的哲学反思:哲学应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作者:孙道进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对“法轮功”的哲学反思:哲学应是时代精神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