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310)
报纸(741)
学位论文(29)
图书(26)
会议论文(1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018)
地方文献 (68)
地方风物 (14)
才乡教育 (6)
文化溯源 (6)
非遗保护 (5)
宗教集要 (3)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2(140)
2010(140)
2007(94)
2005(56)
2003(46)
2002(45)
2001(41)
1999(50)
1995(39)
1990(17)
按来源分组
名作欣赏(24)
写作(9)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3)
安徽文学(2)
南方文坛(2)
天中学刊(1)
石油知识(1)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
华夏出版社(1)
灵魂守望者泣血之作:王英散文集《背负自己的十字架》
作者:李润霞  来源:写作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背负自己的十字架》  王英  散文  生命体验  人性精神 
描述:的境界,在20世纪末,她的长篇反思纪实散文背负自己的十字架》(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12月版)问世,成为她近年来人文转向的
真诚与个性的魅力——评王英散文创作
作者:宋丹  来源:写作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英  散文创作  率真  女作家  游子  散文家  当代女性  自称  坦诚  读者 
描述:王英散文世界,可以说是一个感情的世界。……她自由率真地将自己的怨、自己的爱、自己的恨、自己的喜怒哀乐,对人生的追求以及长期形成的内心欲望及创伤和屈辱,透过话语喷发出来。……她把自己的感情体验毫无
贾宝泉散文印象
作者:鲍风  来源:写作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散文  游子心态  王国维  童年情结  作者  古典情韵  漂泊感  童年生活  境界  汤显祖 
描述:王国维论词重在“境界”二字,论散文同样看重“境界”。汤显祖说:“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尽管其意旨在讲情景交融,而此情定生于此景之中,方能动人。现代人写散文讲究造境的已不多了,大都是直抒胸臆
华山洞外的红叶(散文)
作者:徐凤霞  来源:写作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山洞  王安石  褒禅山  裁判员  手提灯  洞底  新闻  尽头  充电  老师 
描述:束至今没人探到华山洞尽头的历史。为了能够实现这个愿望,我们准备了几个星期,买了充电式手提灯,做了手杖,还聘请教写作的老师作我们的裁判员,以便能公平地评出这次行动的“探索勇士”和“胆小鬼”。
曾巩散文的美学特征
作者:揭永明  来源:写作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美学特征  曾巩散文  欧阳修  艺术风格  唐宋八大家  气势雄浑  王安石  修身养性  文章  底蕴 
描述:曾巩早期为文,气势雄浑,瑰伟奔放,而终显底蕴不足。后受益于欧阳修“六一风神”,“广其学”,毕六艺百家,史籍杂著,同时又“坚其守”,恪守六经规范,修身养性,取合前贤,终于形成了雍容典雅、古奥精深
班门敢弄斧 贵在有新意——《华山洞外的红叶》评议
作者:王万岭  来源:写作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褒禅山  山洞  散文  三者关系  唐宋八大家  再创作  新意境  哲理  亲身体验 
描述:公《游褒禅山记》的主旨是借记写游华山洞的经过,阐明“志”、“力”、“物”三者关系,强调“尽志”对成事的重要作用。荆公此论已成千古至理,简直没有再创作的余地了。徐凤霞同学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从探游华山洞经历中探究出了至今
一抹青苔触动的心思:品《生命的颜色》
作者:黄俊杰  来源:写作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绿色生命  颜色  世界  朱自清  王安石  作者  散文  佛经  岩石  敏慧 
描述:佛经有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此文作者能从一抹青苔受到感动,揭绿之妙谛,心思敏慧。写绿的文字,有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妙文在前,似乎
“千秋绝调”?诡辩之辞?——评王安石《孟尝君传》
作者:张学彬  来源:写作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千秋绝调”?诡辩之辞?——评王安石《孟尝君传》
含蓄委婉的劝学篇章——曾巩《墨池记》赏
作者:诸定国  来源:写作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勤学  含蓄委婉  性格特点  曾巩  联系实际  篇章  地理学  劝学  注意力  叙述 
描述: 古人勉学,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曾巩的《墨池记》就是其中的一篇佳作。这篇小记虽然写于900余年前,但是,我们今天如果去认真一读,仍会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