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99)
报纸(51)
学位论文(3)
图书(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24)
地方文献 (116)
非遗保护 (10)
红色文化 (2)
地方风物 (2)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21)
2013(13)
2011(32)
2010(22)
2009(7)
2007(20)
2006(9)
1994(4)
1991(4)
按来源分组
中国戏剧(21)
剧影月报(7)
戏剧文学(6)
戏曲艺术(4)
戏剧之家(3)
甘肃日报(2)
江苏教育(1)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1)
艺术教育(1)
文史知识(1)
面对着壮阔的人生——记沪剧青年演员孙徐春
作者:陈圣来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沪剧  演员  观众  第四堵墙  黄梅戏  镜头  严凤英  剧团  艺术素质  人生痛苦 
描述:为赋新词强说愁”,在他俊美而略带稚气的脸庞掩盖下,痛苦常暗暗啃噬他的心灵。这痛苦的焦点就在于,他向生活冲刺的标杆竖得太高,以致常常不能逾越。成功和追
石小梅的探索与追求
作者:郭汉城 谭志湘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梦梅  昆曲  少年  江苏省  牡丹亭  表演  探索  生活化  母亲  演员 
描述:谏君,将儿子送到好友齐大夫鲍牧家寄养,以保伍氏一脉宗(?)。石小梅在此折戏中饰演伍子。她扮演的伍子稚气可鞠,而又蕴含着一股
由林黛玉欣赏《牡丹亭》所引起的思索
作者:钟扬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林黛玉  观众心理  戏曲  演员  贾母  宝玉  戏文  娄江  弋阳腔 
描述: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
上昆举办“昆曲每周一曲”教唱
作者:章涵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上海昆剧团  服装  演员  教唱  老年人  青年人  牡丹亭  艺术技巧  知识 
描述:为了提高本团演职人员的水平,在团
星月联辉奏水磨——写在上昆三度晋京之前
作者:俞振飞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上海昆剧团  蔡文姬  水磨  演员  余音  剧目  程式  观众  牡丹亭  舞台形象 
描述:犹未尽,再想说几句。上昆初次进京,在1979年,为国庆三十周年献演了《蔡文姬》;第二次是1982年,演出了《牡丹亭》《钗头凤》《烂柯山》等;这次正值建国三十七周年,
“生”“旦”“净”“丑”由来考释
作者:吴金夫  来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代  角色  考释  戏曲舞台  宋杂剧  扮演  胡应麟  演员  代称  丑角 
描述:我国戏曲里的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究其由来,解释不一,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种说法: 一、兽名说。这一说以明代的周祈为代表。他在《名义考》卷五里说:“今角戏有生、旦、净、丑之名,尝求其义而不
论戏剧的情感化
作者:郑宪春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  情感化  观众  演员  戏剧人物  汤显祖  统治阶级  文学艺术  爱情  张生 
描述:束。这在与诗词的比较中就能显现:“《关睢》、《鹿鸣》,今歌法尚
精湛优雅的昆剧《题曲》
作者:林琅  来源:戏剧报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昆剧  表演艺术  独角戏  舞台  人物性格  汤显祖  观众  表演节奏  演员 
描述:小青这样一个封建社会中深受损害的青年妇女形象,是相当真实、动人的。《题曲》一折是乔小青的独角戏,写的是乔小青被大妇幽禁,身似羁囚,只得读书浇愁,迷上了《牡丹亭》。她一读再读,深深同情杜柳之恋,更艳羡杜丽娘为情而死,因情再生。联想到自己的命运,无限伤感,无可奈何,只得题诗“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