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入声字在辉县方言中的调类演变
-
作者:卓俊科 来源: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辉县方言 入声 调类 舒化 演变
-
描述:文章从调类这个角度对辉县方言入声发展演变的状况进行考察,指出辉县方言的入声调不分阴阳,调值为一中短促调,并且正由促声向舒声转化,入声舒化后入声调归平声的较多.并探讨了造成变化的原因,展示了辉县方言
-
语文教学过程应是学生的语文实践过程
-
作者:暂无 来源:学问·现代教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实践过程 学生 教学过程 教材教学 其他学科 语文教师 语文学科
-
描述: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和教材教学与应试衔接的脱节,使学生对语文的态度由困惑而平淡,由平淡而生厌,兴趣日减。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师逐步走向一个尴尬的境地:除考试时间远远长于其他学科外,在学生的心目中语文学科便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了。
-
教育应是一个追求的过程
-
作者:郝良浩 李胜东 来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 教学过程 雅斯贝尔斯 情感沟通 实际行动 哲学家 对话 师生
-
描述: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是人与人精神的契合,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的对话。"所以,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基于希望、付出、爱和珍惜的基础上不断追求的过程。换言之,教学过程是一种信息
-
好数学就应是向"好过程"要"好结果"
-
作者:蔡军成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结果 教学结果
-
描述:教学中应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参与整个过程,而不是机械模仿、走套路、套公式、只重结果.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有效,才能培养其自主性和创造性.
-
好教学就应是向“好过程”要“好结果”
-
作者:蔡军成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好教学就应是向“好过程”要“好结果”
-
晋城方言百年来入声韵的演变
-
作者:原慧艳 来源:长治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晋城方言 入声韵 舒化 舒入两读
-
描述:文章采用历史比较法和实地调查法,对晋城方言百年来入声韵的演变作了分析,可以看出晋城方言入声韵顺应着入声舒化这一汉语语音历史演变的总趋势。经过百年的演变,有一些入声字读为舒声或舒入两读。但是最终的舒化
-
从词汇扩散看六安话入声字的演变
-
作者:何自胜 来源:黑河教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入声 词汇扩散 舒化 六安话
-
描述:入声演变的过程和原因十分复杂,至今没有比较统一的理论和观点。我们利用词汇扩散理论来考察六安话入声的消变,展示江淮官话入声演变的生动事实,诠释北方话“入派三声“的历时过程。
-
教育应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过程:“有机合成”的教学设计与案例
-
作者:李惠娟 邹正 来源: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学设计 有机合成 案例 森林 树木 课堂教学 2009年
-
描述:,听课是一种享受!对学生而言,上课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启迪。对授课者而言,教师讲课绝不是照本宣科。
-
从词之比兴寄托的演变探讨张惠言以比兴寄托说词的原因
-
作者:孙敏慎 来源: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比兴寄托 张惠言 王沂孙 温庭筠词 咏物词 基本的 原因 感发 联想 周礼
-
描述:辞也。"二是比、兴不仅为诗的作法,而且兼有意在言外之意,如《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