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应是学生“再创造”的过程
-
作者:章庆林 来源:池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数学教 创造 接受 过程
-
描述:数学教学应该极力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再创造活动,提倡学生质疑,让学生自信地想和说,为学生营造自由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呵护学生创新的灵性。
-
猜想的过程应是发现的过程
-
作者:郎建胜 来源:小学数学教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猜想 合情推理能力 发现 演绎推理能力 活动过程 新课标 学生 数学 教学
-
描述: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猜想作为合情推理的一种方式,受到了普遍的关注。我在教学中也努力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猜想。
-
“吏不得人,则法不得行”——从毛泽东评王安石变法说起
-
作者:孙业礼 来源:党的文献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泽东 王安石变法 社会 青苗法 积贫积弱 高利贷 地主 经验教训 农民 过程
-
描述:王安石曾被列宁誉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他的改革历史上称为“熙宁新政”。但是,他的变法最终失败了。毛泽东曾总结王安石变法的教训,认为他“卒以败者,无通识,并不周知社会之故”。王安石的新政,包含了多项变革,他自己最为得意的创新、也是最为当时人所诟病的是“青苗法”。
-
语文教学应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
作者:李书芹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师基本功 教学过程 新课程改革 教学活动 课程创生 语文课堂教学 引导学生 发现美 仿写
-
描述:新课程改革犹如一场世纪春雨,洒向大地.面对与时俱进的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学应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探索、反思,笔者认识到传统的语文教学与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存在着如下差别:
-
《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中的才子佳人模式的演变
-
作者:尹导 来源: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才子 才子 佳人 佳人 模式 模式 爱情 爱情 反封建 反封建
-
描述:本文从主人公形象、故事的情节模式等方面分析《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三部作品中的才子佳人模式的演变。
-
晋东南晋语入声调的演变
-
作者:沈明 来源:语文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晋东南晋语 入声调类的合并 入声舒化的方式
-
描述:书上或跟着新事物学来的。入声舒化的方式是喉塞尾[]消失,短调拉长,甲类入声字和部分乙类入声字舒化后一律归到调值相同或相近的舒声调,即按调值舒化,属于方言自身的演变。还有少部分乙类入声字按官话方言
-
昆剧青春版《牡丹亭》苏州制作过程“场记”
-
作者:刘俊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制作过程 台湾 昆曲 汤显祖 舞台设计 制作人 演员表演 牡丹亭 白先勇
-
描述:版《牡丹亭》将是未来传记中的重要
-
春秋战国时期“出质”现象研究:兼论“信”观念的演变
-
作者:王倩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周礼 社会结构变动 社会观念
-
描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结构变动,传统的“周礼”约束力锐减。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邦交活动却格外频繁。而建立各类邦交活动,“信”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在“周礼”失去影响的情况下,“出质”作为“结信”的一种形式,在春秋战国社会广泛出现。换言之,“出质”是
-
走出“荆公新学”―对王安石学术演变形态的再勾勒
-
作者:徐规 杨天保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荆公 经学 新学 王学 金陵之学
-
描述:走出“荆公新学”―对王安石学术演变形态的再勾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