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汤显祖诗论及其诗歌创作初探
作者:李胜利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晚明  中晚明  汤显祖  汤显祖  诗论  诗论  诗歌  诗歌         
描述:、句法和章法等方面,有意识的学习六朝诗歌,而且汲取了六朝诗歌的美学精神,在总体上呈现出“”的特色。
礼学研究的拓展与深化——读《晚周礼的文质论》
作者:黄黎星  来源:出版科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拓展  中华文化  博士  准确  称谓  时期  目光  文质  周礼  睿智 
描述:"礼仪之邦",向来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 称谓;礼,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观念之一。梅珍生 博士的新著《晚周礼的文质论》,将睿智的目光 投注于晚周时期,从"文"与"质"这对基本范畴 入手,对晚周礼学思想
王安石与变法时期的汴京诗坛
作者:马东瑶  来源:励耘学刊(文学卷)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汴京诗坛  文化视角  诗可以群 
描述:北宋熙宁、元丰时期,在王安石政治改革思想和诗歌观念的影响下,汴京诗坛的发展走向和诗歌特征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采用文化学视角和"诗可以群"的理论,通过考察以王安石和新党作家为主的汴京诗坛的交游唱和
试论宋神宗时期的州县省废
作者:马玉臣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熙丰变法  省废州县  王安石 
描述:遇到的阻力不大,在元祐初大部分得以幸存。
“王安石研究”的学地位
作者:童强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研究  李绂  浙东学派  乾嘉考据学 
描述:据学者一样,李绂等人与浙东学派的研究都体现了求实精神,所不同的是,乾嘉学者的史学考证侧重地理名物训诂等方面,而李绂等人则偏重史实的考证,他们都为清代朴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壮顿挫小山词
作者:锺陵  来源: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小山词  壮顿挫 
描述:摇人心”的艺术特色。
抚州市政协“摸”“临川文化遗产”家底
作者:张志坚 王裕良  来源:光华时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文化遗产保护  临川文化  专题调研  政协  市委书记  抚州市  历史文化  文化遗存  服务地方经济  佛学研究 
描述:抚州讯:近日,抚 州市委书记钟健华专门 召集了市委、市人大、市 政府、市政协有关领导 和城建、文化、旅游等相 关部门对报告中提出的 工作思路和建议予以采 纳,对调研组提出的新 发现的有开发价值的古 村落、名人史料、名人文物加以保护、深 入挖掘,要开发利用好临川文化遗产,让 它为富民兴市服务。至此,市
李瑞正书对联赏析
作者:暂无 来源:书法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李瑞  对联  郑文公碑  “声”    “新”    “歌”  “虚”  流动之美 
描述:李雨(石家庄)《书法报》2005 年7月4日第27期第6版刊登 的李瑞这幅五言联,最大特点 有两个,一是结体稳定,字迹方 正,不偏不倚。虽多茂密之字,但 参差自然,繁而不乱。比如“尘”字 中的“土
李瑞书法研究的回顾与检讨
作者:陈雅飞  来源:书法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法研究  李瑞  检讨  回顾  研究课题  原始文献  20世纪  研究领域  研究成果  学术界  书法史  高潮期  学者 
描述:研究在前辈和同代学者的努力下。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其中亟待填补的空白点和亟待完善的研究领域还较多,尤其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成果,正需要学术界通过努力把它推进一大步。
清末民初大变局中的李瑞
作者:杨树明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清末民初  李瑞  李瑞  前清遗老  前清遗老 
描述:老来维护自己一生的清誉。 然而李瑞不是一个冥顽不化的遗老,他对时局又有较清醒的认识,知道清朝已腐朽,灭亡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并对学生的革命行为表示同情。 李瑞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