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647)
报纸(1987)
学位论文(123)
图书(67)
会议论文(34)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15)
历史名人 (938)
宗教集要 (3)
非遗保护 (2)
按年份分组
2014(538)
2009(432)
2008(488)
2006(182)
2005(144)
2002(54)
1999(56)
1997(30)
1983(30)
1982(36)
按来源分组
其它(219)
艺术百家(24)
四川戏剧(23)
南国红豆(17)
戏曲艺术(15)
戏剧丛刊(10)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6)
安徽新戏(4)
文学报(4)
兰州学刊(3)
冯梦龙对《牡丹亭》《邯郸梦》的改编
作者:季翠霞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邯郸梦》  牡丹亭  冯梦龙  改编  传奇剧本  汤显祖  音律  自觉 
描述:明末冯梦龙的《墨憨斋定本传奇》大多是针对当时较为流行的传奇剧本进行的改编,包括对汤显祖《牡丹亭》《邯郸梦》的改编,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冯梦龙对传奇结构的自觉重视与针对曲词音律的改动。
浅谈赣剧《牡丹亭》的改编与启示
作者:邹荣学  来源:戏剧丛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改编  演出形式  古典戏曲  汤显祖  艺术性  思想性  地方戏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杰出的艺术性在今天已成为享誉世界的名著.<牡丹亭>自诞生以来,围绕着<牡丹亭)的改编与演出的活动一直绵延不绝.除了昆曲是<牡丹亭>的主要改编与演出形式外,<牡丹亭
漫谈《紫钗记》的改编
作者:唐葆祥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紫钗记》  改编  经典名著  折子戏  昆剧 
描述:今天昆剧演绎古代经典名著,不外乎缩编、折子戏串演、改编三法。上昆《紫钗记》采用改编之法。改编,就是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以当代的眼光予以梳理改动。首先,尊重原著,充分体现汤显祖的创作意图。《紫
略论清代王学巨擘李绂
作者:王含卿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清代  清代  李绂  李绂  陆王学说  陆王学说  躬行实践  躬行实践 
描述:李绂是清代中叶最著名的学者之一,其对于当时学术思想有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是时正值清代理学发展的过渡时期,作为主心学的代表人物,李绂为发扬陆王学说做出了较大贡献。文章以躬行心得、忌谈心性为核心线索
《紫钗记》改编的艺术特色
作者:曹树钧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紫钗记》  艺术特色  改编  《南柯梦》  《邯郸记》  改革开放  传统文化  戏曲舞台 
描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紫钗记》两次隆重出现在戏曲舞台之上。一次是1982年,也即汤显祖逝世366周年,曾举行大型纪念活动,除以江西古老剧种上演《还魂记》、《南柯
浅析清代陆王学者第一重镇李绂
作者:杨朝亮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清代  清代  李绂  李绂  陆王学术  陆王学术  《陆子学谱》  《陆子学谱》 
描述:王学术争正统作出了巨大贡献.
清代吴昌硕的篆刻“鲜鲜霜中菊”(见封底)
作者:艾珺  来源:文化学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昌硕  封底  篆刻  清代  王安石  书画 
描述:印文语出唐·韩愈《怀秋诗》之十一:“鲜鲜霜中菊,既晚何用好。”“鲜鲜”亦作“淼纛”,鲜丽之貌。宋·王安石《酬裴如晦》诗亦咏道:“鲜鲜细菊霜前蕊,漠漠疏桐日下阴。”后世如今人钱君匐、董寿平等多有以此题旨意境为选题创作书画者。
牡丹亭改编电视剧
作者:暂无 来源:焦作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牡丹亭改编电视剧 稿件来源:焦作日报作者: 孙菲菲 (本报资料照片) 据新华社南昌10月22日电由汤显祖名作《牡丹亭改编的电视连续剧,22日在汤显祖家乡江西抚州市开机
清代吴昌硕的篆刻“鲜鲜霜中菊”
作者:艾珺  来源:文化学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昌硕  王安石  韩愈  选题  创作  印文  平等  清代  浙江  篆刻艺术 
描述:印文语出唐·韩愈《怀秋诗》之十一:鲜鲜霜中菊,既晚何用好。鲜鲜亦作鱻鱻,鲜丽之貌。宋·王安石《酬裴如晦》诗亦咏道:鲜鲜细菊霜前蕊,漠漠疏桐日下阴。后世如今人钱君、董寿平等多有以此题旨意境为选题创作书画者。吴昌硕(公元1844-1927年),浙江安吉人,初名俊卿,初字香朴,中年以后更字昌硕,以及仓!
由《牡丹亭》的传播看戏曲改编与演剧通例
作者:邓绍基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版本传播  版本传播  剧本改编  剧本改编  演剧通例  演剧通例 
描述:戏曲作品从文本到演出,必然会有程度不同的变易更动,这是已由戏曲史实昭明、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演剧通例。至于种种变易更动,自有高下之别、文野之分和粗细之辨,人们自可臧否月旦,朱紫雌黄,却不能由此而否认上述通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