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汤显祖《牡丹亭》的深层意蕴
-
作者:苏天宇 来源: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至情”论 讽世意识 悲剧意识
-
描述:色彩和悲剧色彩,这些思想内涵相互联系,层层递进,演绎出汤显祖《牡丹亭》中的深层意蕴。
-
王安石的义利观及其当代意蕴
-
作者:周鑫 来源: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义利观 经济改革 王安石 儒家 市场经济
-
描述:利益在道德领域的反应.中国古代没有形成独立的个人利益主体,也没有形成近代功利主义追求个人利益、个人幸福的义利观,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现代化的进程.深度剖析王安石义利观的思想内涵,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义利现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
“文化认同”应是“制度认同”的内在根源和深层基础
-
作者:仪平策 来源:四川统一战线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认同 制度认同 中国近现代 社会革命 政党制度 多党合作 必然性
-
描述:中国近现代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之所以选择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固然有诸多具体的历史和现实缘由,有中国社会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必然性依据,但文化上的认同恐怕也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因素。从深层的角度说,“制度
-
汤显祖《邯郸记》中的悲剧意蕴
-
作者:王耀可 来源:运城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邯郸记》 汤显祖 悲剧意蕴 黄粱一梦
-
描述:《邯郸记》作为汤显祖“临川四梦”的最后一梦,也是汤显祖最后一部剧作.在这部剧作中,汤显祖把自己政治上的失意和毕生的感悟,都化为满腔的悲愤、悲悯和悲凉倾注其中,使得《邯郸记》充满了浓厚的悲剧意蕴.
-
再论《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体现的情理意蕴
-
作者:杨茜 来源:学理论(下)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情”而死,为“情”重生,通过自己对爱情的主动追求和大胆地与封建礼教相抗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
《诗经·国风》中“婚恋诗”之周礼意蕴研究
-
作者:于莲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经》 婚恋诗 周礼意蕴
-
描述:风》婚恋诗的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诗歌22篇,在梳理古今注疏解说的基础上,进行考辨分析,去伪存真,以求得准确考察诗篇的宗旨,并结合周代礼教的基本精神,来推断《诗经》的编选者编选这些诗歌所蕴含的礼教意识。论文的主体部分分为三章,首章以《周南·关睢》、《陈风·月出》、《卫风·木瓜》、《邶风·静女》、《郑风·溱洧》、《郑风·蹇裳》、《郑风·将仲子》、《召南·野有死麕》8篇恋情诗为考察论述的对象,认为《国风》中的恋情诗反映出周代社会中的青年男女的恋爱生活是相对自由的,但从中也可以看到礼教的影响,看到人们在追求恋情的和谐,并且表现出在恋爱中以周礼的规范节制情欲的意识,体现出周礼所倡导的中和之美。次章选择《郑风·出其东门》、《王风·大车》、《邶风·绿衣》、《唐风·葛生》为考察对象,这类诗的共同特征是表现出夫妻之间忠贞不渝、生死相依之情,能够给观众们以强烈的感染,在潜移默化中宣扬了周代礼教的婚姻观念。三章以《周南·桃夭》、《郑风·女曰鸡鸣》、《齐风·鸡鸣》、《郑风·萚兮》、《郑风·风雨》为考察对象,这一类诗歌的共同特征是体现出夫妻家庭生活的和谐美满、夫唱妇随、情深意切、互敬互爱互警。周代统治者将婚姻看作人伦之始,放在仅次于天地万物的地位。夫妻恩爱感情专一,是家庭和谐的前提,而家庭和谐又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这才是周王朝将这类诗歌选入乐歌集中的重要的目的。四章以《邶风·谷风》、《卫风·氓》、《郑风·遵大路》、《王风·中谷有蓷》四篇弃妇诗及反映婚姻诉讼内容的《召南·行露》为考察对象,认为这一类诗歌被收入乐歌集中,其目的正在于使其中的始乱终弃者、喜新厌旧者或违背对方意愿强行逼婚者,成为鞭挞的对象,从反面体现出周代礼教欲达到的目的。总之,《国风》形象反映了周代的婚恋生活,虽然少有正面描写礼节仪式、也极少大谈礼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它在叙事抒情中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的礼教的思想理念,却能给人以心灵的冲击和情感上的熏陶,使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其影响。而这些都与周代礼教所追求的男女恋爱中的以礼节情,婚姻中的夫妻忠贞专一、互爱互敬、美满和谐,进而维持家庭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有序的目标是相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