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句子续写应是巧妙的拓展或深化
-
作者:刘盛云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续写 句子意义 两个原则 句子结构 拓展 深化 新题型 例句 形似 前句
-
描述:句子续写题是一种“造句”新题型。在解答这类题时应遵循两个原则:形似与意谐。形似,即句子结构与前句一致。音谐,即句子意义与前句连贯。例如:分析下面例句特点,续写一个句子。春天来了,黄莺唱着宛转的歌曲,以求得到大地的喜爱;春天来了,蝴蝶舞着谄媚的翅膀,以求得到大地的欢心;春天来了,花儿——。
-
深化素质教育大家谈——“素质教育”首先应是一项公民权
-
作者:王勇鹏 来源:湖南教育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教育主体 教育理念 教育目标 受教育权 自信 深化 公民权 首先 基本权利
-
描述:民权。从这一点来看,素质教育应当首先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
“去棹”该如何理解
-
作者:朱士泉 来源:中小学教材教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材 王安石 借代义 引申义 派生性 金陵 桂枝 理解 修辞格 注释
-
描述: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去棹”究竟是停船还是行船,是引申义还是借代义,试作如下浅析。《金陵怀古》的上片,作者侧
-
如何理解温总理的妙言大义?
-
作者:嘉木 来源:时事(时事报告)(高中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总理 解放思想 王安石 不断创新 郑思肖 理解 原文 改革创新 不足 是非
-
描述:后世。故一代之兴衰,必有一代之史以载之。
-
诠释学距离与理解之蔽的形成:陆九渊心学诠释学思想辨析之二
-
作者:彭启福 来源:学术界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诠释学距离 心学 理解 陆九渊
-
描述:蔽的形成机制,为我们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正确处理读者主观性与作者主观性之间的张力,以达成对文本作者原初意图的准确把握,提供了重要的启迪。
-
如何理解文学艺术创作中的怪异行为
-
作者:林清峰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创作 巴尔扎克 文学 艺术家 行为 汤显祖 作家 艺术史 王实甫 理解
-
描述:,黄花地,西
-
如何理解文学艺术家在创作中的奇异行为
-
作者:林清峰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创作 巴尔扎克 艺术家 作家 汤显祖 理解 艺术史 牡丹亭 奇异行为 文学艺术
-
描述:掀开文学艺术史,我们会发现古今中外一些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时往往出现了一些令人感到奇异的行动。如名剧《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在创作该剧时,“运思独苦,一日,忽然失踪,遍索之,乃卧庭中薪上,掩袂痛哭。
-
理解历史的钥匙:《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一书前言
-
作者:马立诚 来源:文史月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方社会思潮 当代中国 社会主义思潮 自由主义 保守主义 历史事件 历史思想 王安石变法 钥匙 理解
-
描述:思潮。
-
理解知识分子
-
作者:刘佳林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知识分子 批判的知识分子 车尔尼雪夫斯基 知识英雄 约翰逊 《牡丹亭》 个人道德品质 社会科学工作者 《哈姆莱特》 奥菲利娅
-
描述:理解知识分子
-
关于理解诗词典故的几个问题
-
作者:贾根生 来源: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典故 王安石 李商隐 《史记·项羽本纪》 共产党 国民党 汉文帝 司马相如 唐代诗人 蒋介石
-
描述:关于理解诗词典故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