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13)
期刊文章(64)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46)
地方文献 (14)
地方风物 (13)
宗教集要 (3)
文化溯源 (1)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53)
2013(17)
2012(23)
2009(18)
2008(6)
2007(6)
2005(4)
2000(5)
1995(2)
按来源分组
科技文萃(1)
视界(1)
资源导刊(地质旅游版)(1)
咬文嚼字(1)
今传媒(1)
陕西发展和改革(1)
浙江经济杂志(1)
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1)
文艺研究(1)
光彩(1)
度与宁、原、烈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阅读与鉴赏(高中)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烈  公孙  饮酒  中原地区  点拔  格物  不正确  商贾  海外  山谷 
描述:酒,终日不醉。宁、原俱以操尚称,度虚(空着,引申为准备)馆以候之。宁既见度,乃庐于山谷。时避难者多居郡南,而宁独居北,示无还志,后渐来从之,旬月而成邑。宁每见度,语唯经典,不及世事;还山,专讲《诗》、《书》,非学者无见也。由是度安其贤,民化其德。邴原性刚直,清议①以格物②,度以下心不安之。宁谓原曰:“潜龙以不见成德,言非其时,皆招祸之道也。”密遣原逃归,度闻之,亦不复追也。王烈器业(才能学识)过人,少时名闻在原、宁之右。善于教诱,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田知也广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日:“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以……为耻)恶之心,既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以劝为善也。”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之,以事告烈,烈使推求(查究),乃先盗牛者也。
“大流亡”中一“亭”-昆剧《牡丹亭》在海外上演的文化框架
作者:寇致铭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美国  美国  演出  演出 
描述:《牡丹亭》在美国东西岸两地上演,显示了西方对中国高雅文化的全新接受,具有深刻的意义。
江西乐安流坑景区 营造文明旅游环境
作者:胡晓军夏俊张邦人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抚州7月6日电(记者胡晓军通讯员夏俊、张邦人)盛夏时节,走进有“千古第一村”之誉的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流坑村,漫步在古老幽深的明清建筑间,在燥热的天气中能感到丝丝凉意。这里,看不 到小贩缠扰游客的场景,也没有因欺客宰客而发生的纠纷。在“八荣八耻”教育活动中,流坑景区管理部门结合实际,积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