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25卷总目次
作者:暂无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陆九渊  以人为本  英语教学模式  古代文学教学  新形势  普通高校  东华理工学院  浅谈  思考 
描述:~~
浅谈诗歌的理趣
作者:周国光 陈树东  来源:东坡赤壁诗词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趣  诗歌  生活哲理  刘禹锡  再创造  读者  王安石  环境  杜甫  诗味 
描述:“理趣”一词源自佛典,正式被用于诗歌评论则在宋代,但富有理趣的诗则早已有之。清代沈德潜在《说诗晬语》里说:“杜诗‘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俱入理趣。”可见,所谓理趣,既要包含某种哲理,让人从中
浅谈“诗眼”
作者:李盛仙  来源:长白山诗词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眼  生动形象  诗词  精炼传神  王安石  形容词  名句  春风  境界  艺术感染力 
描述:。说到"诗眼",人们总爱举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名句。诗中的"绿"字就是"诗眼"。据说,他在草稿上改了十几次,最初是"到"字,改为"过"字,又改为"入"字,复改为"满"字等等,自己都不满意,最后才选定这个"绿"字。"绿"是形容词作动词用,它包含了"到"、"过"等字的意思,而"到"、"过"等字都不能包含或代替
浅谈宋代的翰林
作者:王丽  来源:兰台世界:上半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翰林  宋代  中国古代  知识阶层  欧阳修  王安石  司马光  方孝孺  曾国藩  李鸿章 
描述:一、中国古代的翰林及翰林制度“翰林”二字取文翰如林,人文荟萃之义。对于中国古代的翰林来说,多是精通经史、饱读诗书之士,亦是当时知识阶层中的精英,为人熟知的历代名流如唐朝的李白,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明初的宋濂、方孝孺,晚清的曾国藩、李鸿章等等,皆是翰林中人。
浅谈王安石人才思想及其借鉴意义
作者:王组稳  来源: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人才思想  意义 
描述:人才思想是王安石革新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许多闪光点,它对于我们今天培养、选拔和使用人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时代价值。
浅谈《牡丹亭》中“情”的丰富性
作者:朱小利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情”  丰富性  戏曲作品  《西厢》  产生时代  汤显祖  “杜丽娘” 
描述:浅谈《牡丹亭》中“情”的丰富性
浅谈汤显祖重“曲意”的戏曲观
作者:文师华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一明代中叶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声势浩大的个性思潮,其内涵包括:肯定情欲的合理性,褒扬人的才智和创造力,憧憬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重视个体价值,珍爱个体生命。这种个性思潮在文学创作上的表现就是尊情抑理,求新求奇。
浅谈李觏的富国利民主张与货币理论
作者:穆鸿利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江书院,因而被誉称为"盱江先生"。他一生虽贫困坎坷,但志气不衰,故著述宏达而思想深
浅谈昆曲走进校园的意义——从青春版《牡丹亭》高校巡演谈起
作者:顾卫英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昆曲  高校  校园  巡回演出  艺术形式  苏州大学  北京大学 
描述:浅谈昆曲走进校园的意义——从青春版《牡丹亭》高校巡演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