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塔里木盆地古生代张性正断裂判识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
作者:苏永辉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 张性正断裂 张性正断裂 判识 判识 断裂演化 断裂演化 油气 油气
-
描述:)古生代张性正断裂进行精细刻画和演化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古生代张性正断裂对沉积、后期断裂演化的控制和影响,结合前人关于油气演化的成果,探讨古生代张性断裂与油气的关系。取得了以下主要结论与认识:(1
-
伸展褶皱作用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
作者:汪新文 来源:现代地质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伸展褶皱 正断层 形成机制 油气勘探 张性盆地
-
描述:衡褶皱、断层位移梯度褶皱、构造变换带褶皱、横向收缩褶皱、转换伸展褶皱等多种类型。伸展褶皱是伸展型盆地中最重要的油气圈闭构造,而且可以控制沉积相带的分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储集岩系,促进油气运移,并与
-
子洲气田北部山2气层组沉积相划分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
作者:魏颖 郝松立 杨博 黄晓东 卢海娇 来源:地下水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角洲前缘亚相 山2气层组 子洲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
描述:相带,砂体连通性好、砂岩粒度大、储层物性好,有利于油气的富集。
-
我国火成岩油气藏勘探有重要进展
-
作者:党仁珊 来源: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油气藏勘探 重要进展 火成岩储层 火成岩油气藏 油气勘探 岩浆活动 张性盆地 生油层 国火 形成条件
-
描述:的火成岩中发现了油气显示或油流,从而开辟了一个重要的油气勘探新领域。为了总结交流经验,推动这一领域的油气勘探工作,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委员会
-
南海成因及其含油气盆地
-
作者:梁德华 刘宗惠 来源: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南海成因 构造体系 新华夏系 气盆地 张性盆地 沉积盆地 早中新世 深海平原 张扭性盆地 构造形迹
-
描述:,其中南海系的张性和张扭性盆地以及新华夏系的压性盆地的含油气远景最好。
-
张性盆地的分类和油气远景
-
作者:Charles Harris Emery D.Goodman 刘宝玉 来源:石油工业出版社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以125个盆地为研究基础,我们把张性盆地划分为4种类型:(1)核复合型(Betic盆地); (2)造山塌陷型(Newark盆地);(3)窄裂谷(苏伊士海湾);(4)宽裂谷(Vikiny地堑)。核
-
实现7.5%目标,油气供应是关键因素
-
作者:郭影 来源:中国石油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油气供应 中国石油 关键因素 辽河油田 人大会议 石化公司 能源供应 人大代表 国民经济建设 增长目标
-
描述:实现7.5%目标,油气供应是关键因素
-
渤海湾盆地构造圈闭类型与勘探方向——以济阳坳陷为例
-
作者:陈洁 张学才 来源:地球物理学进展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济阳坳陷 压性构造 构造转型 负反转断裂 张性构造 潜山
-
描述:提出了渤海湾盆地初期挤压、早期张压交替、中后期持续张裂的新的成盆模式,并在该模式指导下,以济阳坳陷为例总结了盆内深层压性、张性、张压复合作用等多种成因的构造圈闭类型及其石油地质意义,最后指出盆内勘探
-
中国含油气盆地与石油地质理论进展
-
作者:胡见义 赵文智 窦立荣 来源:断块油气田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克拉通 张性盆地 印支运动 沉积速率 热解气 中生代 渤海湾盆地
-
描述:都在深入。古克拉通海相盆地近期在理论和勘探发现气田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天然气发展将会加速。
-
台北凹陷反转构造特征与油气关系浅析
-
作者:罗权生 来源:石油勘探与开发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台北凹陷 正断层 构造特征 油气聚集 张性盆地 正反转构造
-
描述:区域应力场的演变息息相关。构造反转期始于中、晓燕山运动时期,与凹陷内主力烃源岩(水西沟群油源岩)的排烃期匹配良好。燕山运动中、晚期始形成的二级构造带,多数具有正反转构造特征,对油气的聚集起着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