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5)
报纸(1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1)
宗教集要 (9)
地方风物 (5)
红色文化 (1)
地方文献 (1)
按年份分组
2014(10)
2012(1)
2011(3)
2007(1)
2006(1)
2003(1)
1998(1)
1997(1)
1996(2)
1964(1)
按来源分组
南方文物(3)
楚雄方志通讯(1)
中国生漆(1)
文学港(1)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1)
对外大传播(1)
钱江晚报(1)
文物(1)
成都考古发现(1)
收藏界(1)
宋代白舍窑遗址拾零
作者:金毓铨  来源:收藏界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  中国古代陶瓷  遗址  陶瓷史  遗存  风格多样  瓷片  信息  南丰  梯田 
描述: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笔者更崇尚“读万卷书,走万里路”。因为对中国古代陶瓷技艺有兴趣,最近走访了江西省南丰县宋代白舍窑遗址。真的得到了一些陶瓷史书籍中未见或不同的信息。现摘述如下,供
汤显祖故居——玉茗堂遗址及其坟墓
作者:薛翘  来源:南方文物 年份:196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遗址  故居  明代戏剧  青少年  坟墓  石碑  沙井  临川  戏剧家 
描述: 站在抚州市赣东大道中段举目北望,在高耸楼房相间的一处空地上,有一座镌刻着“汤家玉茗堂”五个字的石碑,这里就是我国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故居——玉茗堂遗址。汤氏的青少年时代,是在金柅阁中度过的。而他的沙
成都市青白江区新华村商周遗址发掘报告
作者:陈远福 谢涛 逯德军  来源:成都考古发现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发掘报告  灰陶  成都市  遗址  青白江区  泥质  出土器物  考古发现  绳纹  商周时期 
描述:物考古研究所、青白江区文物管理所对厂房
珠海平沙棠下环遗址发掘简报
作者:古运泉 邓宏文  来源:文物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遗址  下环  新石器时代晚期  发掘简报  文化层  海湾  珠海市  出土  马头山  口径 
描述:带避风性能良好,地理位置优越。棠下环遗址于1992年发现,在地面采集到大量夹砂陶片、青釉瓷片等遗物。由于取沙,使部分遗址遭破坏。据探查,遗址沿马尾东南坡以东北至西南向呈条带状分布,总面积逾
遗址公园的主角 应是遗址本身
作者:暂无 来源:钱江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遗址公园的主角 应是遗址本身
方兴未艾的宁波旅游业
作者:刘文哲  来源:对外大传播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宁波  曹洞宗  日本佛教  水利工程  旅游资源丰富  森林公园  木结构建筑  天童  文化遗址  河姆渡 
描述:山南溪温泉等旅游观光、度假休闲胜地。宁波是日本游客青睐的地方。古代,宁波是与日本海上交往的主要口岸,许多日本遣唐使、留学僧都是在宁波登陆来到中国的,所以宁波许多名胜古迹都与日
宁波文化研究会缘起
作者:钱念文  来源: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宁波文化  研究会  清代史学  河姆渡  “宁波帮”  浙东文化  人大常委  宁波市  心学  王应麟 
描述:四明山峦,郁郁葱葱;河姆渡口,源远流长.稻谷青瓷,寰字传扬;唐宋以降,商通远洋.庆历、淳熙,建书院于草味;乐发(黄震)、深宁(王应麟),吐儒林之馨香.阳明心学,拓一代之心胸;梨洲《待访》,破长夜
姚江:江南文明的摇篮
作者:王重光  来源:文学港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姚江  河姆渡  渡口  宁波  江北区  三江口  宁绍平原  两岸  高桥镇  王安石 
描述:有位学者这样赞美姚江:“这是一条极平常的江河,在400万分之一的中国地图上,甚至没有她的名字。然而,在浙江,没有一条江河具有如此辉煌的历史;在江南,没有一条江河具有如此悠久的文明;在中国,没有一条江河具有如此浪漫的情思——这就是姚江,孕育了和滋润着宁波的姚江。”
贺新郎·说漆
作者:曹金柱  来源:中国生漆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河姆渡  十国  彩陶  食器  春秋时期  上古  周礼  两相  书简  增色 
描述:漆之为用也,伴随着、彩陶问世,两相增色。①竹梃点漆书简策,上古原来无墨。②河姆渡、漆碗奇绝。③舜漆食器衅十国。④逮春秋,海内方显赫。⑤朱门靓,《周礼》越。⑥
宜春禅宗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展望
作者:熊贤礼 黄颐寿  来源:南方文物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宜春禅宗文化遗址  文化遗址保护  展望  希运禅师  曹洞宗  仰山禅师  塔林  良价禅师  洞山禅师  管理  文物保护  开发利用  禅宗旅游产业  资源整合  禅宗文物资源 
描述:宜春禅宗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