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2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1)
按年份分组
2014
(1)
2013
(1)
2009
(1)
2005
(1)
1994
(2)
1993
(4)
1992
(3)
1988
(1)
1987
(1)
1983
(1)
按来源分组
当代作家评论
(3)
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
(1)
天天爱学习(三年级)
(1)
新语文学习·初中
(1)
老友
(1)
励耘学刊(文学卷)
(1)
河北学刊
(1)
中州统战
(1)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相关搜索词
周邦彦
司马光
北宋
君臣关系
大改革
北宋诗人
王安石变法
女子
公元
卧龙岗
墓志铭
员外
境界
历史小说
首页
>
根据【检索词:汴京】搜索到相关结果
21
条
汴京
与宋词
作者:
董浩麟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汴京
宋词
周邦彦
王安石变法
柳永
都市文化
政治斗争
都市生活
《念奴娇·赤壁怀古》
欧阳修
描述:
汴京
与宋词董浩麟
汴京
(今河南开封),自开国至宋都南迁百余年,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它的存在和发展,左右着北宋词人乃至影响到南宋词人的创作,使宋词较前代有极大的发展与变化,成为宋代
《
汴京
梦断》序
作者:
漆侠
来源: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汴京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小说
熙宁
改革运动
积贫积弱
序文
愚智
宋代社会
描述:
革运动。
关于《
汴京
风骚》的通信
作者:
胡世宗
来源:
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王安石
汴京
政坛
心理年龄
文字
作品
称呼
通信
积贫积弱
描述:
正称得上"鸿篇巨制"的力作说出准确评论的话的.但我真的是情不自禁.我要把我
“
汴京
八景”今昔谈
作者:
王宏晓
来源:
中州统战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开封城
汴京
八景
东京城
北宋
京杭大运河
风景园林
王安石
游览胜地
清明上河图
描述:
“
汴京
八景”今昔谈王宏晓五谷乃是泥土给哟泥土乃是汗水泡哟倘若农人不消汗哟皇帝老儿也呷不饱哟那是从祖祖辈辈都是农人的岩保叔嘶哑的嗓门中喊出的自豪哦!燃烧着的晚霞不见了,天幕上,一轮日晕被淡淡的云彩罩着
改革:永恒的激情:《
汴京
风骚》的主题与精神风度
作者:
黄国柱
来源:
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历史公案
政治家
汴京
司马光
史学家
君臣关系
青苗法
宋王朝
封建社会
描述:
身于改革潮流之中的人们,便尤其容易产生"钩沉"这一段历史公案的浓厚兴趣.就在沈阳军区老
九百年前一场伟大改革的再现:《
汴京
梦断》序
作者:
漆侠
来源:
河北学刊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汴京
王安石变法
大改革
司马光
小说
改革运动
积贫积弱
序文
愚智
宋代社会
描述:
的改革运动。改革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理财(包括发展生产和解决国家财政问题两个方面)为中心,调整农业生产诸关系为急务,从而在政治、经济诸领域实施了一系列的方
王安石与变法时期的
汴京
诗坛
作者:
马东瑶
来源:
励耘学刊(文学卷)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汴京
诗坛
文化视角
诗可以群
描述:
北宋熙宁、元丰时期,在王安石政治改革思想和诗歌观念的影响下,
汴京
诗坛的发展走向和诗歌特征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采用文化学视角和"诗可以群"的理论,通过考察以王安石和新党作家为主的
汴京
诗坛的交游唱和
王安石游庙题诗谜
作者:
韩文兴
来源:
老友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诗谜
汴京
题诗
描述:
有一天,王安石与友人游览
汴京
。当他行至管仲鲍叔牙庙时,便在庙墙题诗一首。诗日:“两个伙伴,同眠同起,亲朋聚会,谁见谁喜。”
思念的月 思念的歌
作者:
丁丽
来源:
新语文学习·初中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思念
宋神宗
王安石
密州
苏轼
汴京
苏辙
描述:
北宋神宗熙宁九年,41岁的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在密州做太守。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受冷遇的境地。因此,他既对朝廷政局强烈关注,又怀有期望重返
汴京
的复杂心情,而与骨肉同胞
春风又"绿"江南岸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天爱学习(三年级)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南
北宋诗人
王安石
镇江市
江苏省
汴京
描述:
有一年春天,北宋诗人王安石由
汴京
(北宋时的都城,今河南开封)出发,要去南京看望自己的家人。这天晚上,他坐着船路过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到了瓜洲时,船靠码头,不再走了。他站在船头,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