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0)
报纸(34)
学位论文(8)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3)
地方文献 (36)
红色文化 (3)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22)
2013(9)
2011(11)
2009(6)
2008(3)
2006(2)
2002(1)
2001(4)
2000(1)
1990(1)
按来源分组
海西晨报(6)
东楚晚报(4)
外语与外语教学(3)
文化艺术研究(1)
徽州社会科学(1)
铜都晨刊(1)
汕头特区晚报(1)
楚天时报(1)
宋代文化研究(1)
书法赏评(1)
关事略考
作者:孙慰祖  来源:书法赏评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亮工  李流芳  篆刻艺术  印章  古印  题记  时代  人生  挚友  略考 
描述:关的事略,周亮工《印人传》中有《书尹子印章前》及《书宏度印章前》两则,述及关籍贯和程嘉燧为关延誉四方等事,又辨张灏《学山堂印谱》题记贬抑关之论,对有关生平艺事则未多着墨。周亮工自谓予不识
藻及其四六文研究
作者:施懿超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六文  宋四六  文化研究  王安石  宋代  舍人  生平  二十年  特色  张邦昌 
描述:藻四六文"游乎苏、王之间",可谓"集大成"者:一方面承继苏轼的散体四六行云流水的风格,语言明畅,气机灵动,自然流畅;另一方面又承继王安石四六"谨四六之体"的做法,製作得体,对仗工整,不出四六文写作
《牡丹亭》伯奇译本与译本中隐喻的对比研究
作者:高韵兰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隐喻  翻译  翻译策略  《牡丹事》 
描述:其隐喻翻译更是难以找到定量翻译研究的先例。 本文基于纽马克对隐喻翻译的分类方法对《牡丹亭》中伯奇译本和译本的隐喻翻译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建立平行语料库,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对比了
榕培英译《邯郸记》的文化传输:以目的论为视角
作者:杨丽丽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翻译研究  翻译研究  文化  文化  目的论  目的论  纪实翻译  纪实翻译  工具翻译  工具翻译 
描述:)等。他们把翻译看作是交流行为,认为翻译研究的中心是文化转化而并非语言转换。译文的目的是翻译的最高准则,一切翻译行为都应该围绕该目的进行。 榕培教授的翻译目的是把中国古典文化的真正面貌和精髓
阔别舞台20年70岁世瑜再演《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青年时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阔别舞台20年70岁世瑜再演《牡丹亭》 连陈志朋都专程赶来捧场 □时报记者 张 玫 摄影记者 姜胜利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你看《牡丹亭》的词多美啊,唱一辈子也不厌。”世瑜
洪应明无辜信民有冤:新发现宋刊明刻本《菜根谭》的作者辨证
作者:章军华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菜根谭》  洪应明    考辨 
描述:<莱根谭>的作者为宋代的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