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234)
报纸
(49)
图书
(34)
学位论文
(16)
会议论文
(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16)
地方文献
(19)
文化溯源
(2)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
(38)
2013
(12)
2006
(20)
2005
(9)
1997
(10)
1996
(4)
1989
(3)
1988
(6)
1986
(6)
1983
(7)
按来源分组
闽江学院学报
(3)
湖北中医杂志
(2)
中国地名
(2)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1)
戏曲艺术
(1)
山东中医杂志
(1)
读书杂志
(1)
滨州学院学报
(1)
中国远程教育
(1)
资料通讯
(1)
相关搜索词
全国人大常委会
地名
历史
《陆九渊集·语录》
六经注我
朱熹
小柴胡汤
古典戏曲
变形性
声振
历史和现实
十国春秋
“六经注我
汤评本
演唱艺术
凉血解毒
妇人大全良方
外科精要
偏头痛
吴江派
十番
原作
上海图书馆
声腔
古典文学
王安石
法家
诗词
周礼
首页
>
根据【检索词:汤注】搜索到相关结果
10
条
由“清高”说到“狗
汤
”﹄
作者:
马雪松
来源:
中国行政管理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工作者
男朋友
阿凡提
王安石变法
历史和现实
领导工作
乌纱帽
领导岗位
每个人
洗锅
描述:
由﹃清高﹄说到﹃狗
汤
﹄马雪松一位文学工作者有个朋友最近走上领导岗位,担任某部门主要领导工作,这位文学工作者因而减少并几乎断绝了和这位朋友的来往。他的妻子常责怪:“想攀都攀不到的朋友,你倒不去走往
王安石<<老子
注
>>研究
作者:
李兰芳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道
有与无
有为
无为
描述:
王安石<<老子
注
>>研究
“经·传·
注
·疏”小议
作者:
赵汝成
来源:
语文知识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春秋左传
春秋公羊传
谷梁传
古代典籍
注释
封建时代
儒家
旧
注
礼仪
周礼
描述:
笔者所说的“经”、“传”、“
注
”、“疏”属于古代典籍,四者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是被儒家列为经典的著作。如《诗》、《书》、《易》、《周礼》、《礼仪》、《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
《文选》旧
注
辨正
作者:
王华宝
来源:
江海学刊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选》
《史记索隐》
旧
注
《文选考异》
《尚书·泰誓》
郑玄
注
汉书
注
《周礼正义》
《上林赋》
同义连用
描述:
《文选》旧
注
辨正
三礼
注
汉制疏证
作者:
刘善泽
来源:
岳麓书社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周礼
描述:
三礼
注
汉制疏证
《说文》段
注
对同义名词的辨析
作者:
马景仑
来源: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段
注
同义名
《说文》
同义词
《左传》
词义差
《周礼》
浑言
古汉语
析言
描述:
《说文》段
注
对同义名词的辨析马景仑同义词是指某一语言的词汇系统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古汉语是以单音词为主的语言。在古汉语中,有许许多多同义词。它们的存在,大大地丰富了古汉语的词汇
“三礼”胥字郑
注
考
作者:
元鸿仁
来源: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礼”
《说文》
古今字
郑
注
《十三经注疏》
同源通用
《周礼》
《辞源》
《仪礼》
方法论
描述:
依《十三经注疏》,《周礼》、《仪礼》、《祀记》中共用胥字达一百五十个左右,郑玄注释一脉相承,其义接近.如:《周礼·天官冢宰第一》:“胥有十二人,徒有百二十人.”郑
注
:“胥读如諝.谓其有才智为什长.”
郑玄经
注
传疑例述略
作者:
吴庆峰
来源: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郑玄
注
孔颖达
“与”
《夏小正》
山东师范大学
“似”
《月令》
疑问语气
陈述语气
描述:
郑玄经
注
传疑例述略吴庆峰郑玄
注
经,条例广多,张舜徽先生著《郑学丛著》(齐鲁书社,1984年6月),其中有《郑氏经
注
释例》一篇,专解郑
注
条例。张先生在此篇的“自序”中说:“古人著述不言例,而例自散见于
防已黄芪
汤
加味治疗骨折后低张性水肿
作者:
周立飞
来源:
中国骨伤杂志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芪
汤
低张性水肿
骨折后
加味治疗
防已
毛细血管通透性
胫骨骨折
腕舟骨骨折
股骨骨折
静脉回流受阻
描述:
防已黄芪
汤
加味治疗骨折后低张性水肿
从凌初的《谭曲杂札》看明代曲坛的“沈、
汤
之争”
作者:
徐定宝
来源:
浙江学刊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曲发展
王骥德
戏曲创作
《南九宫十三调曲谱》
价值取向
冯梦龙
《牡丹亭》
价值定位
戏曲家
描述:
从凌初的《谭曲杂札》看明代曲坛的“沈、
汤
之争”徐定宝凌初的《谭曲杂札》从自身的审美立场出发,既揄扬了汤显祖、沈二氏对于戏曲发展的贡献,又批评了各自存在的欠缺,对二人在戏曲价值取向上的分歧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