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389)
报纸(2400)
学位论文(185)
图书(104)
会议论文(69)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25)
历史名人 (3205)
文化溯源 (13)
非遗保护 (3)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651)
2012(733)
2011(532)
2010(638)
2009(570)
2005(209)
2004(178)
1999(127)
1978(3)
按来源分组
中国戏剧(81)
戏剧艺术(70)
社会科学战线(10)
小康(7)
文史参考(2)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1)
管理学家(1)
青苹果(高中版)(1)
团结报(1)
莎士比亚汤显祖的戏剧异同
作者:曾如刚  来源: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汤显祖  汤显祖  戏剧异同  戏剧异同  跨文化研究  跨文化研究 
描述:莎士比亚汤显祖是同辈人,虽相隔天涯海角,但相似之处颇多,差异亦显著,两位都集中反映了当时的中西方社会生活、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审美心理以及戏剧艺术实践等方面的区别。现从戏剧艺术、文化背景及其代表作
浅谈莎士比亚汤显祖爱情戏剧创作的异同
作者:赵婷婷  来源:科技信息(学术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汤显祖  汤显祖  东西方文化  东西方文化  爱情主题  爱情主题 
描述:东方特色的.
他为什么钟情梦境:汤显祖的戏剧与人生
作者:王军利  来源:大舞台(双月号)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杜丽娘  莎士比亚  戏剧史  张居正  封建礼教  梦境  人生  临川四梦 
描述: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牡丹亭题词》)就在西方为莎士比亚的戏剧神魂颠倒的同时,东方的戏剧大师汤显祖,也正以同样的魅力征服着世人
从悲剧的角度比较研究《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
作者:郗慧娟 郭瑞芳 郝宝燕  来源:时代文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杜丽娘  牡丹亭  比较研究  柳梦梅  中西方文化  莎士比亚  追求爱情  汤显祖  主题思想 
描述:人物形象和冲突结构上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浅谈《牡丹亭》的二合思维特征
作者:王远秋 陈扬  来源: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二合思维  二合思维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描述:特点。作为传统戏剧的代表作之一的《牡丹亭》也在戏剧的主旨、人物及结构中体现了二合思维
梁谷音《牡丹亭·离魂》倾倒观众
作者:暂无 来源:东方早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幽谷清音——梁谷音昆剧传承专场”昨一票难求 早报记者潘妤  “幽谷清音声声慢,百变仕女入画来。”昨晚,昆剧表演艺术家梁谷音在上海大剧院中剧场上演传承专场,这位有着昆剧界“百变仕女”雅号的艺术家,在这一专场中展示了自己跨正旦、闺门旦、花旦的艺术造诣。除了和老搭档、昆剧表演艺术家计镇华
牡丹亭》的至情思想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
作者:谢拥军  来源: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小说研究  戏曲小说研究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至情思想  至情思想  女性情感教育  女性情感教育 
描述:变着明清女性的精神面貌。
“慕色”婉约秀美“还魂”相形见绌:关于《牡丹亭》的反思
作者:蒋星煜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还魂记  还魂记  汤显祖  汤显祖  游园  游园  惊梦  惊梦 
描述:出,“历千古不朽”之因就在这两出。换言之,全剧“慕色”写得婉约秀美,而“还魂”则相形见绌了。而于演之场上时,则既要考虑全剧是否全系精华,也要考虑当代观众的欣赏习惯,一味求全,不足取也。
《慕色》婉约秀美《还魂》相形见绌:关于《牡丹亭》的反思
作者:蒋星煜  来源:文化艺术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还魂记  还魂记  汤显祖  汤显祖  游园  游园  惊梦  惊梦 
描述:《惊梦》《寻梦》三出,如果把《游园》《惊梦》作为一出,“历千古不朽”之因就在这两出。换言之,全剧“幕色”写得婉约秀美,而“还魂”则相形见绌了。而于演之场上时,则既要考虑全剧是否全系精华,也要考虑当代观众的欣赏习惯,一味求全,不足取也。
明代《牡丹亭》评点中情节结构与人物塑造之探讨
作者:暂无 来源:戏曲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评点  情节  人物塑造 
描述:明代《牡丹亭》评点中情节结构与人物塑造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