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门的戏剧活动与作品
-
作者:郑炜明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澳门 戏剧活动 剧本创作 粤方言 话剧 戏剧演出 戏剧界 汤显祖 《红豆》 戏剧发展
-
描述:一、《牡丹亭还魂记》与澳门 澳门与戏剧文学的关系,应自明朝的汤显祖起。汤显祖于1598年完成了《牡丹亭还魂记》的写作,在剧中就有提到澳门,例如第六出《怅眺》: (丑)老兄可知?有个钦差识宝中郎苗
-
澳门当代戏剧的历史见证——《澳门戏剧过眼录》序言
-
作者:谢柏梁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文化 戏剧家 当代戏剧 汤显祖 澳门 戏剧活动 剧评家 香港 戏剧文学 杜丽娘
-
描述:至今尚未完
-
谈三妇评《牡丹亭》
-
作者:赵苗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二十年 汤显祖 戏剧家 代表作 女子 戏曲批评 明代 吴山 杂记
-
描述: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于明代万历二十六年(1598)完成了杰作《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这部光辉的剧作刚刚问鼎文坛,立即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沈德符《顾曲杂言》)。汤氏
-
一个未被充分理解的文化巨人——在全国纪念汤显祖逝世370周
-
作者:暂无 来源:戏剧杂志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文化巨人 艺术方法 学术讨论会 充分理解 牡丹亭 南柯记 “现实主义” 汤显祖戏剧 二十世纪
-
描述:一个未被充分理解的文化巨人———在全国纪念汤显祖逝世370周年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单是这个题目,一听起来,就会使人觉得奇怪,我们不是说汤显祖是一位伟大的戏剧家吗?我们不是把他和莎士比亚放在同样的地位
-
一个未被充分理解的文化巨人:在全国纪念汤显祖逝世370周年
-
作者:暂无 来源: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文化巨人 艺术方法 学术讨论会 充分理解 牡丹亭 南柯记 “现实主义” 汤显祖戏剧 二十世纪
-
描述:一个未被充分理解的文化巨人———在全国纪念汤显祖逝世370周年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单是这个题目,一听起来,就会使人觉得奇怪,我们不是说汤显祖是一位伟大的戏剧家吗?我们不是把他和莎士比亚放在同样的地位
-
有情则生,无情则死:从《牡丹亭》的改编试论“情至观”对唐涤
-
作者:区文凤 来源:南国红豆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杜丽娘 柳梦梅 改编 情至 爱情 人性 明代 泰州学派
-
描述:唐涤生改编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为粤剧《牡丹亭惊梦》,是他一生创作的里程碑;因为自《牡丹亭惊梦》之后,他大部分的剧作都是以改编古典戏曲为主。而先前他为芳艳芬的新艳阳剧团编撰的《六月雪》(改编自明代叶
-
略论王学左派对汤显祖思想及戏曲《牡丹亭》创作的影响
-
作者:许艳文 来源:扬州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王学左派 程朱理学 莎士比亚 戏曲 封建礼教 王阳明学说 人文主义者 浪漫主义者
-
描述:明代王阳明学说的兴起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而王学左派对当时的思想界和文学界有着更为积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戏曲家汤显祖所处这一特定社会环境的介绍,以探讨汤氏思想形成及《牡丹亭》创作的意义
-
汤显祖刚直不阿
-
作者:邓建新 来源:教师博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张居正 殿试 宰相 状元 策划 首辅 神宗 内阁 赶考
-
描述:明神宗时,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张居正为使儿子在殿试中取头名状元,策划取赴京赶考的临川才子汤显祖为殿试第二名作为衬托,并派其堂弟张居直拉拢汤显祖。
-
汤显祖痛哭
-
作者:王寅明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 杜丽娘 剧作家 艺术的特点 明代戏曲 长篇小说 文学名著
-
描述:明代戏曲作家汤显祖,写作时特别认真,感情十分投入。有一天,家人有事找他,找遍了书房、卧室和客厅都没有人影,最后听到了一阵隐隐的哭声。家人循声来到后院的柴房,发现他倒在柴堆上,以手掩面哭得很伤心。家人
-
张洵澎和她的《牡丹亭》
-
作者:陆林森 来源:电视·电影·文学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评论 艺术评论 地方戏 地方戏 昆剧 昆剧 中国 中国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张洵澎和她的《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