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7)
地方文献 (3)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1)
2013(2)
2012(1)
2008(1)
2005(1)
2000(1)
1999(1)
1995(1)
1991(1)
1983(1)
按来源分组
中华活页文选(高一版)(1)
文史博览(1)
实践(1)
上海戏剧(1)
中国图书评论(1)
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
剧作家(1)
蒲松龄研究(1)
领导科学(1)
中国戏剧(1)
民间故事的典雅化 新编昆剧《孟姜女》得失谈
作者:吕茹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姜女》  昆剧  民间故事  典雅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得失  中国传统艺术  《牡丹亭》 
描述:自从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昆曲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近几年来,昆剧在海峡两岸、世界各地的轰动上演成了中国文化界的一大盛景,优秀的昆剧剧本也层出不穷。白先
法海的悲剧
作者:王重旭  来源:领导科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悲剧  《白蛇传》  民间故事  金山寺 
描述:法海原本是镇江金山寺的一个和尚,在民间故事《白蛇传》中。他是邪恶的化身,阴险狠毒、冷酷残暴。
论《聊斋志异》创作题材的三个源头
作者:朱振武  来源:蒲松龄研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蒲松龄  《聊斋》  《聊斋志异》  “三言”  市人小说  文言小说  “二拍”  创作题材  《牡丹亭》  民间故事 
描述:,人们作过很多研究,下面一种观点似乎最值得注意:《聊斋》创作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是作者“熔雅文学与俗文学于一炉”,蒲松龄的小说不仅继承和发扬了“文人小说”创作的一些传统,更重要的是从“市人小说”创作中吸取了营养,从而成为全部“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光辉总结”①。《聊斋》创作“雅俗结合”,多方面汲取了文人小说和市人小说的思想和艺术结晶。如在取材上,蒲松龄不仅继承了文人小说“志怪”、“传奇”的传统题材,并有所拓展,而且对市人小说里一些新的题材内容加以吸收,还把一些民间文学的题材内容也揉进他的小说,这就极大地增加了《聊斋》的容量,并呈现出审美趣味的多层面性。“人们的艺术偏好也可以按照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一致概念加以解释。按照这一概念,人们倾向于喜欢那些似乎与她们的思想感情和态度一致的作品。”②由于《聊斋》取材的广泛,不同层...
也谈戏曲现代戏创作问题
作者:李祥林  来源:剧作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创作  戏曲艺术  题材选择  剧作家  新千年  民间故事  权力话语  牡丹亭  文化土壤  戏曲现代戏 
描述:也谈戏曲现代戏创作问题
《中华人杰许真君》概说
作者:章文焕  来源: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许真君  江西  南昌县  民间故事  传记文学  净明道  王安石  概说  文人学者  撰写目的 
描述:文学、小说、诗词、戏剧、民间故事之中,家喻户晓,誉满神州,不失为我国文化史上一束璨灿的鲜花。过去受极左思潮影响,许真君被诬为封建迷信产物,文革中
音乐·诗·生命泉——评《刘绍荟画集》
作者:李启军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交响曲  音乐  民间故事  哲理诗  色彩  生命  云南傣族  画集  西双版纳  线条 
描述:感人的音乐氛围。“第一乐章”暖色
为蒲松龄造像——浅谈《寒灯夜话》的风格和立意
作者:蒋星煜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蒲松龄  创作方法  聊斋志异  作品  汤显祖  艺术形象  民间故事  戏剧  关汉卿  小说家 
描述:有的并摄制成了电影。这些戏,都是取材当时一般的民间故事或传说。另外还
昭君文化是中华先进文化
作者:郝诚之  来源:实践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昭君文化  王昭君  昭君出塞  呼和浩特  内蒙古  王安石  民族团结  和亲  民间故事  昭君故事 
描述::郭沫若、曹禺、田汉、翦伯赞、费孝通、老舍、臧克家等。50年代,周恩来总理以呼和浩特生产的昭君黄酒宴请中外客人,希望中国出现更多的当代昭君;60年代,董必武副主席谒昭君墓,诗赞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昭君故事不但中华大地家喻户晓,越南、朝鲜、日本也广为人知,近年在法国等欧洲国家亦日益引起重
有菩萨心肠的宋仁宗
作者:刘澍  来源:文史博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仁宗  民间故事  活字印刷术  近代化  王安石  欧阳修  司马光  苏东坡  范仲淹  指南针 
描述:),也都出现于仁宗时代。史书中的宋仁宗,没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政绩一般,但为人却不错,颇具仁爱之心。其死后被追尊为“仁宗”倒也是实至名归。 宋仁宗贵为天子,但特别省吃俭用。他在家宴上常穿一再洗过的衣服,床褥多是用粗绸制成。据宋朝陈师道《后山谈丛》记载,有一次,时值初秋,官员献上蛤蜊。宋仁宗问:“这是从哪来的?多少钱?”答说每枚1000钱,共28枚。宋仁宗很不高兴,说:“朕常常告诫你们不要奢侈,现在一下筷子,就得花费28000钱,朕吃不下!” 皇帝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习惯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能为他人着想的少之又少,但宋仁宗算是其中难得的一个。《东轩笔录》记载,有一次,宋仁宗在散步,时不时地回头看,随从们都不知道皇帝要干什么。宋仁宗回宫后,对嫔妃说道:“朕渴坏了,快倒热水来。
国学闯关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高一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仲景  王安石  中华民族  国学  梁山伯与祝英台  民间故事  洗冤集录  留学生  乞巧  中军 
描述:国学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