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2)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2)
地方文献 (1)
按年份分组
2013(1)
2011(4)
2002(1)
2000(1)
1999(1)
1997(1)
1994(1)
1990(2)
1984(1)
按来源分组
中国出版(1)
理论月刊(1)
戏剧艺术(1)
琼州大学学报(1)
中国史研究(1)
民族论坛(1)
汉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社会科学战线(1)
民俗研究(1)
孔子的民俗学成就
作者:于学斌  来源:民俗研究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思想  民俗学  重要地位  民俗观  搜集整理  春秋时代  成就  周礼  宗法制  小康社会 
描述:孔子是春秋末期的大学问家,在他一生涉列的领域中民俗学占有重要地位。孔子的民俗学成就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对古代民俗的搜集和整理;(2)毕生致力于移风易俗;(3)具有进步的民俗观。
《牡丹亭》中的民俗文化研究
作者:潘婷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民俗学  文化 
描述:、精神民俗等方面,对《牡丹亭》中的诸多纷繁的民俗事项进行分类和探讨,发掘其间丰富的民俗文化价值。同时通过挖掘作品中的民俗事象,论述这些民俗事象与文学作品的关系,分析对作品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影响,进一步深化其文学价值。
我国民俗学趋向广义时间应是二十年代
作者:暴凤田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俗学研究  罗布桑却丹  广义  人类学  分支科学  文化事项  社会学  研究范围  蒙古  二十年代 
描述:根据罗布桑却丹《蒙古风俗鉴》这一民俗学专著,应该将我国民俗学趋向广义的时间,由“30年代”改为“20年代”。民俗学是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分支科学。它是研究最广泛的人民传承文化事项的科学。它的研究
“金箍棒”的本义和“谱系”-古代小说中的民俗学研究举隅
作者:周汝昌  来源:汉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孙悟空  兵器  民俗学研究  本义  急就篇  西游记  说文解字  钟馗  风俗  周礼 
描述:闻名胆战?自古英雄,都有自己爱使的一件兵器,得心应手,所向无前。关云长的刀,李逵的斧……谁能数得尽!但是孙大圣,却单单让他选取了一根“金箍”之棒,端的是何缘故?
民族论坛1996年主要文章索引
作者:暂无 来源:民族论坛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主要文章  1996年  民族学  唯物主义  哲学观  民俗学  巴文化  陈自明  索引  车改 
描述:民族论坛1996年主要文章索引
略论顾颉刚先生研究古史的方法
作者:顾潮  来源:中国史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顾颉刚  中国古史  民俗学  上古史  《诗经》  《周礼》  《尧典》  新史学  《尚书》  《古史辨》 
描述:略论顾颉刚先生研究古史的方法顾潮综观顾颉刚先生在古史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与其运用的方法是分不开的。而且这些方法的确有独特之处。他生长于清末民初之际,在西风东渐的时势中,一方面承受了清代学者优秀的学术思想和方法,另一方面又受到西方科学的思想和方法的启...
《黎女歌》与海南黎俗
作者:龙向洋  来源:琼州大学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黎族  范成大  描写  明代  诗篇  唐代  方志  族称  民俗学 
描述:《黎女歌》与海南黎俗
论《牡丹亭》的民俗文化底蕴
作者:翁敏华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民俗文化  汤显祖  柳梦梅  杜丽娘  民俗学  民间文艺  艺术思维  民俗心理  野性思维 
描述:今,可以屈伸长短、生灭如意,如意则可以无所不如。”(《序丘毛伯稿》)这段话语若用在对他自己《牡丹亭》创作的总结上,更是恰如其分!汤显祖,正是这样的一位“奇士”。
“丹青难写是精神”——从《湖北民俗志》谈开去
作者:陈昆满  来源:理论月刊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俗志  民俗活动  民俗学  社会科学工作者  民俗事象  《读史》  丹青  编著者  王安石  人文社会科学 
描述:宋人王安石曾写有《读史》名篇,道出行文作画的真谛。他说:描摹人的外在面貌容易,而表现其精神情操却很难。于是,“丹青难写是精神”便成了千古传颂的惊句妙语。
论长篇系列历史小说《清明上河》的史诗品格
作者:黄雅玲  来源:中国出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史诗品格  长篇历史小说  王安石  北宋中后期  近代中国  袁世凯  民俗学  清明上河图  社会历史  民间文学研究 
描述:万字,2010年4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小说对北宋社会历史、政治、人物、民俗进行了全景式的动态展现,具有鲜明的史诗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