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李觏的咏物诗
-
作者:王春庭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咏物诗 咏物诗 比兴 比兴 寄慨遥深 寄慨遥深
-
描述:李觏的咏物诗 ,并非单纯为咏物而咏物 ,而是运用比兴 ,别有寄托 ,融议论于形象描写之中。或以物拟人 ,或借题发挥 ,往往灵光四射 ,寄慨遥深 ,余音袅袅 ,耐人寻味。李觏不愧是宋代咏物诗创作的高手。
-
试析刘勰与汉儒的比兴论
-
作者:王小红 来源: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比兴说 魏晋南北朝 刘勰 《文心雕龙》 汉儒 《周礼注》 历史作用 《诗大序》 比方于物 “兴”
-
描述:托事于物”。郑玄在《周礼注》曰“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直至魏晋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专立《比兴》篇,在前人的基础上,阐析了自己对比兴的看法
-
比兴研究回顾
-
作者:袁长江 来源:诗经研究丛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诗序 诗歌创作理论 六义 周礼 六诗 诗经 郑玄 用诗 创作方法 赋比兴
-
描述:错误的。《周礼》在《大司乐》中规定
-
《诗经》“赋比兴”的五种阐释
-
作者:李秀梅 来源: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 周礼 赋比兴 经学 文论
-
描述:在对古代有关《诗经》“赋比兴”的阐释作一梳理,将这些阐释类归为文字训诂之说、善恶说、显隐说、正变说和盛衰说等五种,并略作说明。
-
从词之比兴寄托的演变探讨张惠言以比兴寄托说词的原因
-
作者:孙敏慎 来源: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比兴寄托 张惠言 王沂孙 温庭筠词 咏物词 基本的 原因 感发 联想 周礼
-
描述:辞也。"二是比、兴不仅为诗的作法,而且兼有意在言外之意,如《周
-
赋比兴本义说——兼论赋体的发展
-
作者:张志岳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赋比兴 六诗 本义 赋体 诗歌体制 《周礼》 表现方法 《诗大序》 六义 郑玄
-
描述:毛传》、《郑笺》和《孔疏》对“诗有六义”的解释,从而把它和《周礼》“六诗”之说说成一致,于实际则不相符合。这个问
-
关于诗词比兴问题--谨向以松同志和光明日报“编者按”同志商榷
-
作者:靳极苍 来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编者按 诗词 王安石 苏东坡 论诗 作者 整理古籍 商榷 注解 解释
-
描述:,古
-
宏斯“三义” 以兴诗学:读《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
-
作者:普慧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学研究 赋比兴 《毛诗大序》 中国 “六诗” 《周礼》 先秦文献 发展演变
-
描述:难题作出新的探讨,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刘怀荣教授近期出版的《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7月),从全新的的思路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