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阳昱的诗(五首)
-
作者:欧阳昱 来源:青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烧光 幸福 五十年 桂花 照片 第三世界 欧阳 衣服 开放 光闪烁
-
描述:欧阳昱的诗(五首)
-
对天台宗哲学价值取向之分野:以欧阳竞无、牟宗三为主要视角
-
作者:姚彬彬 来源:宗教学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天台宗 圆教 欧阳竟无 牟宗三
-
描述:推崇天台圆教哲学为“佛说之极致”。本文以欧阳竟无与牟宗三对待天台宗义理颇具代表性的相反价值取向为视角进行剖析和反恩。
-
那一幕,竟有些遥远:忆第一届洛阳牡丹诗会
-
作者:卫素琴 来源:牡丹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会 人生 牡丹花 牡丹亭 洛阳牡丹 牡丹诗 面包车 陕县 杂志编辑 流转
-
描述:车就从陕县老家迎娶到了灵宝。热闹而懵懂中,人生的
-
黄鹤桥,人间仙境无烦恼
-
作者:暂无 来源:恩施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游客边欣赏美景边留影。
本报记者 胡静
传说很久以前一位仙人在乘黄鹤去天宫的路上,因为被清江流域景阳大峡谷旖旎的风光所陶醉,遂驻足观赏引颈长啸,与黄鹤栖息于此。仙人到达天宫之后,向天帝如实禀报了此番艳遇,仙人们歆慕不已,常腾云驾鹤往返于此,这里也就成了连通人间与仙界的“桥”,取名“黄
-
山庄夜话:与欧阳中石三夕谈
-
作者:卞毓方 来源:红岩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询 金岳霖 季羡林 冯玉祥 济南 周礼全 书法家 小学 大春 眼睛
-
描述:锦心绣口,妙语如珠2010年元月23日,笔者偕杨清汀作济南之行。欧阳先生晚一天到,从24日开始,在济南舜耕山庄,笔者和他作了连续三晚的长谈。欧阳先生具有语言天才,他不愧是戏剧大家,讲的话,录下来
-
王安石变法心无百姓乱天下
-
作者:暂无 来源:新商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文…大江东去
王安石变法毁誉参半,从不同立场、不同角度看,结论甚至完全相反。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就一个——富国强兵,手段是只开源增收,却不节流省费,也不能开源与节流并举。如此一来,他的变革实际上是与民争利,小民哪里斗得过官府,徒有满腹怨气罢了。这种变法,不可能得民心。
新法不仅有民怨,士大
-
英雄无岁系列之夜叉夭
-
作者:马大志 来源:武侠故事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刺客 俺答汗 江湖 钦差 王安石变法 武侠小说 女子 真气 声道 自然
-
描述:少年自负凌云笔,鲲鹏在胸剑眉扬。梦里洞庭风波起,八百烟波洗戎装。弯弓射雕燕然上,行吟天地抱酒觞。傍马千言平戎策,提枪万里走四方。事了拂衣掷笔去,散发山河浩歌放!他年相逢一杯酒,各道天涯秋意凉。笑谈白发多闲事,诗残月冷空怅望。百载弹指弃此身,江湖故人早相忘!
-
宁河两所学校紧挨公路无阻隔 机动车行人随便出入 小学无围墙
-
作者:暂无 来源:渤海早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月28日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为“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为保障中小学生安全,近年来市教育、公安等部门加大了对本市中小学校的安全监管工作。日前,记者在宁河县却发现两所小学多年来操场不设围墙,其中一所小学甚至连大门都没有,路人和机动车可随意出入,家长呼吁主管部门尽快予以改善。
-
雪白自本性 云清无俗娱 ――汤显祖为官故事
-
作者:暂无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享誉世界文坛,这是人所共知的。汤显祖的品节高雅,尤其不跑官不要官的行为,在奉行“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社会,实属难能可贵。本文就介绍几件汤显祖在这方面的事迹,让我们大家共勉。
不考庶吉士
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专权十年的首辅张居正病死。第二年二月,汤显祖中了进士,为三
-
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江西省宜黄县桥坑农民剧团研究
-
作者:邱瑶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宜黄戏 桥坑农民剧团 生存现状 传承 发展
-
描述:民剧团在传承及发展宜黄戏的过程中遭遇的挑战及深层原因进行探究。力图通过这一具体个案,折射中国当代戏曲面临的同样问题。本文共六个部分,包括江西宜黄戏当代发展背景、桥坑农民剧团结构与运行机制、该剧团具体演出过程、该剧团演出的宜黄戏之音乐形态分析以及该剧团在传承与发展宜黄戏中所遇诸类问题的文化阐释。第一章:宜黄戏的当代发展概况。这是桥坑农民剧团及宜黄戏生存现状的语境(context),分为复兴时期与衰落时期。第二章:细致、全面地记录和分析桥坑农民剧团的结构与经济运作。结构部分包括:剧团人员、加入剧团与教学两部分;经济运作包括签订合同、选择剧目、演出生活与经济情况四部分。第三章:完整记录桥坑农民剧团的实际演出过程。包括演出前、后的相关仪式及演出中的程式三部分。第四章:分析桥坑农民剧团目前所演出宜黄戏代表剧目的音乐形态。通过分析其程式性运用及音乐特征,对该剧团所唱宜黄戏音乐的声腔及器乐曲牌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梳理,理论性归纳其主要特征。包括主要声腔(二凡与西皮)、次要声腔(文南词)、器乐曲牌三部分。第五章:深入分析桥坑农民剧团之所以传承宜黄戏的原因及其在传承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通过历史、社会、个人的三维角度,结合历时性与共时性两方面进行思考。结语:对论文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笔者认为,通过对目前宜黄戏主要传承力量的全面考察,对桥坑农民剧团及其所承载剧种的生存状态进行深入探究,有助于窥视中国戏曲的现状,引起人们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