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浅论晏几道《小山词》中的意象
作者:刘春阳  来源:科教文汇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意象  意象      情感内涵  情感内涵 
描述:世界.
眼中前事分明可怜如梦难凭:论晏几道的
作者:唐红卫  来源: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晏几道         
描述:晏几道的<小山词>中词数量约占四分之一,根据内容可以划分为倾诉悲凉失意之感和抒发相思苦恋之情两方面.这些数量颇多、质量上乘的词的出现既与当时激烈党争的社会环境相关,也与晏几道生平个性密不可分.
品《牡丹亭》之探索“”的前奏与情感的变化
作者:周明璃  来源:科教文汇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前奏  前奏  情感  情感  哀怨  哀怨 
描述:变化所导致这场的必然原因,从而证明这场对于现实的意义,以及与生命体内在逻辑的关系。
谈晏几道词中的意象
作者:曾坤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晏几道      愿望  愿望  虚幻  虚幻 
描述:晏几道是北宋中期著名词人,他的《小山词》名流千古,其中多写人世的悲欢离合,笔调感伤。《小山词》中多次有写到这个摸不到看不清的东西成为小晏词中最重要的意象之一。小晏用一个个表现盛衰、今世、悲欢
一“花”看世界,一“”说古今:浅谈《牡丹亭》肯綮意象“牡
作者:冯春莉 陈洋  来源:才智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意象  意象  牡丹  牡丹      情节发展  情节发展  传统写意法  传统写意法 
描述:《牡丹亭》作为中国古代名剧的代表,从古至今都不乏对它的评论。而笔者则选择从《牡丹亭》的意象出发,从中国传统戏剧写意法的角度,以牡丹和为例,试图探讨汤显祖创作的构思之巧,意蕴之深,这一虚一实的意象
析《牡丹亭》与《仲夏夜之梦》的异同
作者:孙慧娟  来源: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仲夏夜之梦》  《仲夏夜之梦》      情与理  情与理 
描述:理矛盾的方式也不同。
离魂
作者:梁谷音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研究院  台北市  牡丹亭  张继  台湾地区 
描述:集贤宾】刻在心间,绕在耳边,再也难以消去。
汤显祖的
作者:暂无 来源:松江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一部《牡丹亭》,曾让多少人为之倾倒!《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林黛玉走过梨香院,听墙内歌声婉转:“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不觉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站立不住,流下泪来。江西娄江俞二娘,嗜读《牡丹亭》,蝇头小字注其侧,幽思苦韵感其词,结果惋愤而终。杭州女伶商小玲演《寻梦》,唱至“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
每一个昆曲演员的
作者:岳美缇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演员  《牡丹亭》  “临川四  演出  表演者  观众  风骚 
描述:上昆版临川四的演出,汇聚了南北老中青几代昆曲名家的演出阵容,表演者各领风骚,意蕴独特。不过,观众最为踊跃的还是《牡丹亭》。它的演出,不但吸引了观众,也吸引了我们演员,这是因为《牡丹亭》是每一个昆曲
重现临川第一
作者:戴平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四  《紫钗记》  中国戏曲史 
描述:玉茗风流四百年。四百年后,上昆将临川四排齐结集上演,传承非遗经典,续接城市文脉,十分难得。值得注意的是,整出《紫钗记》在近代从未被上演过,此举无疑是中国戏曲史上极有意义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