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应麟诗论中的“格”范畴
-
作者:王明辉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格 体格 格调 胡应麟
-
描述:“格”是胡应麟《诗薮》中运用得最多的范畴之一,被广泛地运用到诗歌发展、诗体变化、创作规律、艺术境界、学习门径等诸多方面。“格”及其相应理论是贯穿胡应麟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诗学体系得以建构的基石
-
李觏的认识论思想初探
-
作者:赖井洋 来源: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感 感 思 思 认识论 认识论
-
描述:李觏从“气”的物质世界出发,并把它作为人类认识反映的客体,且已感悟到了人类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并随着客观世界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
里塔剿匪记
-
作者:高文焕 来源:老友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剿匪 国民党军队 土匪 发动群众 人民政府 南城 南丰 黎川 军峰山 政策攻心
-
描述:等县当时还没解放,我负责的该区里塔村(原伪乡政府所在地,现为里
-
流在宋词里的泪
-
作者:王琴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水龙吟 辛弃疾 晏几道 宋词 周邦彦 吴文英 刘克庄 天乐 分流水 欧阳修
-
描述:1.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__ 泪。(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2.寸寸柔肠,盈盈__泪。(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3.一春离恨懒调弦,犹有两行__泪宝筝前。(晏几道《虞美人·曲阑干外天如水》) 4.楼外分流水声中,有当日、__泪。
-
理学的“穷理尽性”与杜丽娘的游园惊梦——汤显祖“以情格理”
-
作者:刘小梅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一中国古典戏剧史上,《西厢记》、《琵琶记》、《拜月亭记》、《长生殿》、《桃花扇》等戏曲名作,或点染儿女风情,或进行伦理说教,或演绎历史事件,总之大都不外乎反映世俗生活。只有《牡丹亭》几乎成为800 年间的一个例外,它的特点是富于哲学思辨色彩。
-
心坎里别是一般疼痛——论为丈夫、父亲角色之汤显祖
-
作者:蔡邦光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马千乘的赏识。虽说距传胪唱名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牛刀小试后,仍让少年得意的汤显祖踌躇满志了一段日子。不
-
蓝色焦点 人类活动威胁红树林 梁思奇 王英诚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海洋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在广西北海市退潮后的红树林海滩,随时能看到带着一把锄头、一只小提筐、加上一顶遮阳草帽的妇女,她们在采挖一种名为 “沙虫”的海洋生物。市场上的鲜沙虫每公斤可卖到四五十元人民币。
没有人统计过北海市有多少人从事这种活动,仅在北海市郊的禾沟海滩,每天挖沙虫的妇女就超过3000人。
然而,素有 “海岸卫
-
美丽而不哀愁-试论晏、欧、苏词中的理性思致
-
作者:暂无 来源:国文学志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欧阳修 苏轼 空闺图像 理趣
-
描述:美丽而不哀愁-试论晏、欧、苏词中的理性思致
-
美麗而不哀愁-試論晏、歐、蘇詞中的理性思致
-
作者:張麗珠 来源:國文學誌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歐陽修 蘇軾 空閨圖像 理趣
-
描述:之外,其所能夠達到的感性與理性和諧,也即「情中有思」、「美麗而不哀愁」的兼具美麗與理性高度。文中並選擇一組做為比較的對照組,以說明詞中的理性思致,能夠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的理性圓融,正是使詞情不致
-
景、情、戏、思、四位一体:《牡丹亭·惊梦·皂罗袍》赏读
-
作者:张琼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惊梦· 皂罗袍》 高中 语文 阅读鉴赏 汤显祖 戏剧
-
描述:【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展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编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