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林黛玉欣赏《牡丹亭》所引起的思索
作者:钟扬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林黛玉  观众心理  戏曲  演员  贾母  宝玉  戏文  娄江  弋阳腔 
描述: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
论晏几道的痴情:兼谈林黛玉的痴情
作者:高国藩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词  晏几道  《小山词》  《红楼梦》  林黛玉 
描述:得灵感于《小山词》,黛玉是曹雪芹部分揉合进晏几道性格的女子。
简论林黛玉的近代人性意识
作者:黄以思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林黛玉  人性意识  爱情  宝玉  悲剧  《牡丹亭》  “人”  近代意识  颂圣  元妃 
描述:忡忡,对耽误美好青春莫名愤懑。她认为人应该有生存和受到尊重的权利。所以她任性任情,不满于自己的地
“善感”与“细嚼”——从林黛玉赏曲谈起
作者:王涵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红楼梦  心理活动  林黛玉  听时  西厢记  回写  杜丽娘  现实世界  思想感情 
描述: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步侧耳细听,又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再听时,恰
林黛玉形象塑造看《红楼梦》人生价值取向
作者:李献芳  来源: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林黛玉  形象塑造  人生价值观  宝黛爱情  曹雪芹  贾宝玉  《牡丹亭》  忧患意识  自由平等 
描述:林黛玉形象塑造看《红楼梦》人生价值取向
从崔莺莺、杜丽娘到林黛玉
作者:黄进  来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林黛玉  崔莺莺  爱情文学  老夫人  西厢记  牡丹亭  红楼梦  理性  宝玉 
描述:中国爱情文学杰作《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不仅在当时,至今仍激动着无数读者。历代的研究、评论文章可说是汗牛充栋了。然而作品所反映的爱情以及它们反封建的社会意义、美学价值究竟如何?我们从这些里面能够得到什么启示?为什么《西厢记》激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和观众,而“汤义仍《牡丹亭
情之所钟 正在此辈--从杜丽娘到林黛玉
作者:单世联  来源:广东社会科学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林黛玉  爱情  贾宝玉  汤显祖  牡丹亭  柳梦梅  传统社会  至情  悲剧 
描述: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字.……”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
对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的比较分析
作者:陈慧芬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崔莺莺  杜丽娘  林黛玉  封建礼制  《西厢记》  《牡丹亭》《红楼梦》 
描述:崔莺莺是相国小姐,杜丽娘是太守的千金,林黛玉是清代贵族之家的小姐,又寄居在四大家族之一的贾府。在这样的官府门第里,她们受到的都是封建礼制的教育,其爱情都受到封建家长的百般阻挠。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之比较研究
作者:梅凌  来源: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崔鸳莺  杜丽娘  林黛玉  王实甫  汤显祖  曹雪芹  语言艺术大师 
描述:文章就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位女性形象进行了扼要的分析比较,以展示王实甫、汤显祖、曹雪芹三位语言艺术大师在塑造崔、杜、林形象时所完成的各自的时代使命。
质本洁来还洁去:浅说林黛玉其人
作者:冯力文  来源:湖南教育(中)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林黛玉  红楼梦  绛珠仙草  贾宝玉  贾府  爱情  薛宝钗  封建社会  叛逆性格  牡丹亭 
描述:便先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然后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作者是这样描写宝玉眼中、心中的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