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中一”的嬗变——从《杨林》、《中记》到《邯郸记》
作者:吴海燕  来源:邯郸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一  中一  《杨林》  《杨林》  中记》  中记》  《邯郸记》  《邯郸记》 
描述:通过对《杨林》、《中记》和《邯郸记》的比较来考察“中一”故事情节、人物、主旨的嬗变情况以及作品间的承继因袭,从而挖掘体味作品流传嬗变后其价值和意义所在。
《牡丹亭》情相映的审美诉求
作者:刘云霞  来源: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相映  审美诉求  生命感悟 
描述:真情、至情、奇情是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所要表达的“情”的内核,基于达情需要,戏曲构思成,生与死、死与生的回转,虚幻与现实的交错也就因而起。情是旨魂,是主架,二者互相辉映,构成戏剧的亮点
十年一
作者:毛文霞  来源:戏文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惊梦》  昆曲  地方戏曲艺术  中国  表演艺术 
描述:十年一
论冯梦龙改本《风流
作者:李红玉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风流  《牡丹亭》  冯梦龙  主题思想  文学性  改编本 
描述:《牡丹亭》曾在晚明引起“家传户诵”的轰动效应。其美妙的语言、奇幻的故事让人爱不释手,而韵律不协的缺陷又令人深感遗憾。为使它能完美地呈现于舞台,一些曲家纷纷举笔,对之进行窜正改写。冯梦龙便是其中之一。他通过简化情节、调整结构、删改曲白等方式,对原作
姹紫嫣红牡丹
作者:林金环  来源:艺术评论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牡丹亭》  中国  昆曲艺术  艺术风格 
描述:姹紫嫣红牡丹
两岸三地艺术家圆《牡丹亭》
作者:蔡少华  来源:中国艺术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艺术家  中国昆曲  白先勇  中国传统文化  昆曲艺术  文化精英  运作方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观众 
描述:在著名作家白先勇的竭力推动下,两岸三地文化精英携手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经过一年多的准备,精心打造出昆剧青春版《牡丹亭》。该剧行程万里,在两岸四地巡演10轮30场,直接观众超过5万人次,海内外媒体争相报道。无论是台北“国家剧院”的首演,还是香港沙田剧场的演出;无论是参加中国艺术节、北京音乐节、上海艺术节
从“临川四”到冯氏“三言”
作者:潘艳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冯梦龙  情观  异同 
描述:感和欲望,是对禁锢人的思想情感的程朱理学的有力反拨。 汤显祖以“临川四”闻名于世,他的戏剧创作皆“为情所使”,是“因情成,因成戏”的产物,汤显祖在他的文章中多次肯定了情存在的合理性
王英:想从直销起步
作者:暂无 来源:个人理财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王英:想从直销起步
论“临川四”的讽世意识
作者:黄三平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临川四  讽世意识  明传奇 
描述:因素等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 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组成,正文包括四章。 引言部分,简述“临川四”的研究状况,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 第一章,从戏剧的讽刺传统
从《风流》改本看冯梦龙之戏曲改编
作者:杨坤  来源:文学前沿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冯梦龙  戏曲改编  杜丽娘  风流  古籍出版  传奇  汤显祖  牡丹亭  戏曲理论  情节结构 
描述:变更其主旨结构、修订音韵格律、对其改名换性而行诸于世,他在《双雄记·叙》中所云:……余发愤此道良久,思有以正时尚之讹,因搜戏曲中情节可观者而不甚奸律者,稍为窜正。年来积数十种,将次第行之,以授知音。所改诸作包括其自著二种(?)被后人结集为《墨憨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