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得体性原则”应是修辞的最高原则
作者:韦世林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修辞  得体  最高原则  语旨  语境  语效 
描述:本文把“得体性原则”放在一个开放系统中探讨,不仅探讨了该原则与其它修辞原则的关系,而且阐了“得体性原则”与生活、实践的唯物主义原则、与哲学的“适度”原则、与美学的“和谐”原则以及与修辞学史
朱熹论修辞的本质
作者:李士金  来源:修辞学习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修辞  朱熹  《朱子语类》  文学批评史  一以贯之  四库全书  《楚辞》  文学观  陆九渊  理想主义 
描述:也?②看这两位道学先贤对-味修辞作文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应该说片面性很大。但是如果处在实际的丰富复杂的社会中,他们的批评对于无视国计民生、专意夸饰文辞的舞文弄墨者而言,难道不具有针砭时弊的意义吗?片面的真理
“豫”新论
作者:王芳  来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引申义  《说文解字注》  黄河流域  自然风貌  考古发现  本义  《周礼》  语言方式  春秋战国  甲骨文 
描述:“豫”是河南省的别称。这一别称的由来似乎已有定论。《说文解字》对“豫”是这么解释的:“豫,象之大者”。而据许多史料和考古发现证明,“距今六、七千年前,是黄河流域最温暖的一个时期,适宜野象生活”。因而,古代黄河流域被称为“豫”。这一观点是有道理的。有史...
“朋”该作何解
作者:任麟卿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郑玄注  教师教学用书  《论语》  孔子  宋翔凤  《诗》  《周礼  《书》  《礼》  朋友 
描述:《〈论语〉六则》中“有朋自远方来”的“朋”,《教师教学用书》释为:“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笔者对此释义稍有歧见,作粗浅证释如下。“朋”指是“同门”。《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郑玄注
关於“辛”及其
作者:翟万益  来源: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说文》  甲骨文字  古文字  《说文解字》  许慎  刑罚  《周礼》  段玉裁  文字学  徐中舒 
描述:关於“辛”及其
王安石《说》散论
作者:陈本源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说》  声训  语源  右文说  形声兼会意 
描述:思想;不少地方继承《说文》传统而又有所突破;在运用“声训”方法释义时,也不乏言之成理之说。
诗词改
作者: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绝句  正用  诗词  钟山  用字  春风  大夫  王安石  月事  初日 
描述:曰"在",曰"带",曰"要",至"用"始定。予闻于钱伸仲大夫如此。今豫章所
“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作者:胡昌明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  同义词  瑰丽  王安石  珍贵  不恰当  作者  解释  汉语大词典  奇异 
描述:《游褒禅山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此句中的“奇伟瑰怪”一直被许多人释作“奇妙、雄伟、珍贵、奇特”,即把“伟”释作“雄伟”,“瑰”释作“珍贵”(也有释作“瑰丽”、“珍异”的),又把“奇”、“怪”二字分别解释,这不恰当。
洞山禅法(续)
作者:企愚  来源:广东佛教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禅宗  曹洞宗 
描述:洞山禅法(续)
从“冠”看周代的冠制礼仪
作者:张弛  来源:汉字文化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字形分析  制礼  冠礼  封建礼法  《周礼正义》  《说文》  礼制  守门人  宗庙  行为举止 
描述:从“冠”看周代的冠制礼仪